金齒部被大唐完美接收,不費一兵一卒。
但成本還是付出了不少,李治下旨左右衛集結的三萬兵馬,軍隊來來回回撥動,戶部這幾日支應了不少糧草軍械。
不過相比大唐得到的好處,這點支出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好處不在於大唐新增了多大面積的國土,而是這片國土對大唐未來的戰略意義。
吐蕃南面的屏障被開啟了,也失去了一片緩衝地帶,日後大唐若欲出征吐蕃,金齒部便是無可挑剔的絕佳出兵地點,從金齒部往北,可長驅直入吐蕃境內。
贊悉若選擇將金齒部拱手送給大唐,從本心上說,是為了消弭近在眼前的兵災,因為吐蕃打不起,也打不過。
但從長遠來看,吐蕃丟失了金齒部,為日後的滅國埋下了伏筆。
所以贊悉若此人究竟是忠是奸,吐蕃的史書上自有定論。
總之,金齒部歸唐,朝廷處理得很低調,知道訊息的人都不多,但那些身居高位的權貴官員們都很清楚金齒部歸唐的重大意義。
李治答允贊悉若的請求,接收金齒部的當日,長安城許多權貴朝臣府中紛紛設宴,大宴賓客,席間賓主大醉,與舞伎們翩翩同舞,笑得肆意開懷。
當晚,國公府前,一輛低調的馬車靜靜地停在府門外。
李欽載穿著斗篷,將面部遮得嚴嚴實實,低頭上了馬車。
馬車啟行,沿經朱雀大街,最後停在太極宮門外,一名宦官等候已久,見李欽載下了馬車,宦官恭敬地領著他進了宮。
安仁殿內一片燈火通明,裡面樂班歌舞伎俱矣,李治竟難得地召來太常寺歌舞。
殿內除了李治和武后,沒有別的客人,顯然今晚李治夫婦只請了李欽載一人。
李欽載進殿後看到這般排場,頓時受寵若驚。
太常寺歌舞都搬出來了,這是要請大客啊,排場倒是很隆重,可李欽載完全沒想法。
太常寺的歌舞伎理論上都是李治的女人,人家給自己唱歌跳舞,但摸又不能摸,揉也不能揉,有啥用?
進了殿,李欽載畢恭畢敬行禮。
李治今日的心情明顯不錯,見李欽載來了,立馬招手笑道:“朕的功臣來了,哈哈,景初快上座,今日又為朕立下大功,朕都不知如何賞賜你才好。”
李欽載也不矯情,走到李治身側,坐在早已安排好的矮桌後。
君臣的距離很近,近到有些逾矩了,若被劉仁軌那老匹夫看到,說不得又會參李欽載一道“御前失儀”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