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接著說:“我的話,請各位奴隸主不要錯誤的理解,我並不是要求你們釋放奴隸,而是將你們的所有的奴隸都可按略高於市價的價格‘出售’給本人。”
這才給奴隸主們吃下了定心丸。
既然李想說的是即日起,當然就要立即執行。
根據奴隸管理委員會提供的“奴隸名冊”,羅馬城內在冊的奴隸竟然超過20萬,為24.8萬人,而目前每個奴隸的市價約為2000塞斯特斯(約合人民幣3.2萬元),但由於此次李想提出的是“全面收購”,奴隸主們又怎會白白錯過這百年一遇,甚至是千載難逢的發財良機。
這麼一來,羅馬原本活躍的奴隸交易立刻便停頓了下來,幾大奴隸交易市場變的空無一人,奴隸主及奴隸商人們也是眾人一心,選擇“惜售”。
為了支援“神使”的義舉,在“全面收購”公告首日,屋大維帶頭將府中的奴隸全部出售。
儘管有“皇帝”帶頭,但在這個利益高於一切的年代,是絕對不會有人盲目跟這種“損己而利人”之風的。
公告一週,只成交了惟一一單。
從商多年的經驗告訴李想,這次若不惜血本,便很難成其美事。
無奈之下,李想只好提高收購價格。
從這一刻起,立於凱撒廣場的“全面收購”的公告牌上,奴隸收購價格就好像是今時今日某某上市公司公佈特大利好訊息,其股價當然是一天一個“漲停板”,讓人看了都覺得心動。
不到一週的時間,奴隸的收購價格從2000塞斯特斯,一路飆漲50%至3000塞斯特斯。
此一時,彼一時,這要是在過去,擁有專業技能的青壯年奴隸,也只能賣到3000塞斯特斯。
而如今,李想出3000塞斯特斯,連一個老的都掉光了牙,走不動路的奴隸都買不到。
“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李想只好咬了咬呀,狠了狠心,將收購價提高一倍至4000塞斯特斯。
一個奴隸賣到4000塞斯特斯,算是至羅馬建城以來破天荒的超高價。
對於一些中產階級的奴隸主而言,4000塞斯特斯已然超越其心理價位,自然是選擇“逢高減磅”,而對於那些之前依靠販賣奴隸混飯吃的奴隸商人來說,能在不長的時間就能獲得翻倍利潤,當然是選擇“獲利了結”。
然而,大大出乎李想意料之外的是,自己開出4000塞斯特斯這樣的超高收購價,竟然只收購到了大約5萬名奴隸,離“全面收購”的目標還相差20萬之多。
經過暗訪,李想了解到部分奴隸主依然選擇“惜售”的真正原因竟然是由於“羅馬首富”希杜拉與李想唱對臺戲,仗著自己財雄勢大,脅迫或變相脅迫部分大奴隸主“惜售”。
李想對此很是惱火,心想:論財富,如今自己一夜暴富,也算是身家百億,論地位,身為元老院成員和“皇帝”的代言人,真要是和你希杜拉拼實力的話,who怕who!?
於是,根據奴隸主名冊上的資料,對“惜售”奴隸的大奴隸主進行逐一走訪,並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