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羅馬時代,無論是誰,一但淪為奴隸,就將被迫剝奪全部的公民權,包括姓名權在內,所以,奴隸的名字都是由奴隸主“恩賜”的。
於是,李想根據自己球員的特點,以兩千年之後縱橫球壇的“超級巨星”的名字為這二十三人命名。
在屋大維的特批之下,羅馬競技委員會“破天荒”的接受了惟一一支不以行省名稱參加“羅馬杯”的特殊足球隊“自由隊”。
隨即,李想按例向競技委員會提交了規定的“二十三人名單”。
***
(附)自由隊23人名單及相關球衣號
門將:卡恩(1)、布馮(2)、卡西利亞斯(3)
前鋒:魯尼(4)、歐文(5)、範尼(6)、勞爾(7)、梅西(8)、C羅(9)、皮耶羅(10)
中場:貝克漢姆(11)、齊達內(12)、菲戈(13)、蘭帕德(14)、巴拉克(15)、傑拉德(16)
後衛:希耶羅(17)、普約爾(18)、卡瓦略(19)、德塞利(20)、卡納瓦羅(21)、圖拉姆(22)、馬爾蒂尼(23)
***
“從奴隸到將軍”說說容易,其實難於登天。
雖然二十三位奴隸擁有與兩千年後的超級球星相同的名字,但從奴隸到球星也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完全可以用“任重道遠”來形容。
自由隊至成立首日便遇到了當初難以想像的困難,成為了標準的“三無球隊”,即一無訓練場地、二無贊助資金、三無比賽經驗,好在是“公主”朱莉婭在父親面前美言,才使得自由隊得到了屋大維的鼎立資助,並獲得了卡西利納競技場這樣良好的訓練場地。
自由隊由李想親自擔任領隊,王碧瑤擔任教練,奧曼擔任領隊助理。
李想了解到,此時的足球比賽,其相關規則與現代球賽相差無幾,連球場的規格也差別不大,惟一最大的區別是此時足球所使用的材料實在是不夠環保,用的是犀牛皮。
由於地區文化上的差異,古羅馬的球賽與當時N多里之外的漢帝國的鞠賽,無論從名稱上、規則上,還是比賽場地的規格大小上,都有著相當大的區別,甚至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為此,李想就不得不大費唇舌,耐心加細心的向“王教練”好好的解釋一番,因為,萬一遺漏了什麼,“王教練”完全以漢朝的一套來訓練球員,到時候全隊犯規被紅牌罰下,那豈不是輸的絕對比竇娥還要冤啊?!
李想對王碧瑤說:“吶!我們站著的地方,就是將來比賽用的球場。”
“就相當於我們那裡的鞠城。”
李想笑了笑,說:“你能明白當然就最好。還有啊!球員就是鞠客。”
“這個你上次已經跟我說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