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大市場之後,奧曼因李想的要求,帶其來到奴隸市場參觀。
兩人來到了位於城北的奴隸交易市場,而此處是羅馬城裡最大的專業從事買賣與交換奴隸的場所,由於此時的羅馬正處於奴隸社會末期,奴隸的買賣和交換顯得非常活躍。
李想是生平第一次參觀奴隸市場,當真正走近時,才覺得眼前的一切和自己曾經的相像還是有著天差地別的。
奴隸市場的規模相當之大,足以容納近萬人之多,而膚色各異的奴隸們都如商品般待價而沽。
奴隸商人們像吆喝商品一樣,叫賣著自己的奴隸,以期希望可以引起買家們的關注,當然想真正做成一筆生意,僅僅知道吆喝是遠遠不夠的,對奴隸貿易方面的專業知識絕對是不能夠欠缺的,最最起碼要對自家奴隸的品種、年齡、身高、體重、食量以及擁有的技能等方面要準確的掌握,如果“功課”做的不足,一問三不知的話,那販賣奴隸就將成為一門高風險的生意,因為奴隸也是人,而是人就需要吃喝拉撒,而吃喝拉撒都是需要花錢的;加之奴隸們由於長期的營養不良,身體素質自然非常差,一個不留神,就會生病,而治病也是需要花錢的;如果病沒有治好,奴隸死了,那就將血本無歸,所以,惟一的方法就是將風險轉嫁並獲得利潤,只有儘快將自己的奴隸轉賣給他人才行。
在當時的羅馬,是真正的“鐵血時代”,“槍桿子”裡面出的不僅僅是政權,還有為數眾多的奴隸,所以,當時奴隸的最大來源是戰俘,因為,一旦一國的城門被攻破,要麼意味著血腥的屠殺,殺的一個都不剩;要麼城中的男性首先成為了奴隸被第一時間出售給了奴隸商人們,而女人們則要被精心分類,年輕貌美的會被賣給妓院,其餘的則出售給奴隸商人。
然而,奴隸商人們卻對收購戰俘性質的奴隸最為頭痛,因為,下游的買家在一般情況下,只會對青壯年的奴隸感興趣,而對中老年奴隸避而遠之,但“供應商”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往往採取的是“捆綁銷售”的模式,即“買一搭一”,甚至是“買一搭二”,就是購買一個青壯年奴隸,必須同時購買一個或一個以上的中老年奴隸,只是在價格上有些優惠。雖然奴隸商人們很有意見,覺得“供應商”完全沒有遵循市場經濟原則,但也是敢怒不敢言,誰讓“供應商”擁有政府背景呢!
除了俘虜性質的奴隸以外,其次就是因為連年的戰爭,讓很多的百姓流離失所,失去親人、財富和土地,為求得生存,要麼落草為寇(而成為草寇也是需要膽量、勇氣和技能的,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夠勝任的),要麼只有將自己賣身淪為奴隸。
再有就是奴隸商人們從各地人販子手裡低價收購來的,雖然價格比較便宜,但貨源實在是不穩定,經常出現“斷貨”,所以,一些大的奴隸商人就根本不指望這個“渠道”,更不屑與號稱“下九流”的人販子打交道。
當然,還有就是奴隸商人們從各地的奴隸市場裡,“以奴易奴”交換而來的。
***
李想在向奧曼瞭解了關於奴隸的有關情況之後,心中久久難以平靜,義憤填膺的說:“我真的搞不懂,奴隸也是人,竟然能夠忍受其他人將自己當成和牛馬羊一樣的商品來買賣。”
奧曼說:“千百年以來,一直都是這樣的,況且,也從來沒有誰把奴隸們當人看。”
“我一定要改變現狀。”
奧曼想了想,說:“‘改變現狀’?我覺得好像很難。”
“‘很難’?”
奧曼點了點頭,說:“因為,全國奴隸的人數達到數百甚至是上千萬之多,而一直以來,奴隸們都被奴隸主視為私有‘財產’,你現在讓全國的奴隸主在一夜之間放棄自己的‘財產’?你認為這有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