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曼:……
這兩隻,真正像老人們說的那樣,貓狗不相容,卻又偏偏要挨在一起!
大夥兒把帶來的乾糧——煮熟煨熟的紅薯芋頭拿出來吃完,喝了點水,把裝了米椎栗子的布袋留在林子空地上,山雞綁好,和那隻死兔子一起蓋在一隻揹簍下,壓上石頭,然後阿公帶著大家去不遠處的山嶺上摘野葡萄和無花果。
濃密的野葡萄藤葉爬在嶺石上,還好嶺石不是很高,比較容易攀爬,一串串野葡萄就直接鋪擺在山石上,半成熟的又黑又紅又青很好看,已經完全成熟的則整串烏黑髮亮,還起了一層霜,都是些饞嘴的孩子,大家揪了葡萄往嘴裡送,熟透的山葡萄真是十分鮮甜爽口,帶著一點點酸,並不妨礙它的美味,跟人工栽植的葡萄相比各有千秋,並不遜色。
直到吃夠了,才開始採摘,因為數量挺多的,大家看都不看半成熟那些,只管撿全黑的一串串摘下來,放在揹簍裡,足足摘了三個揹簍。
無花果在本地又叫秤砣子,圓椎形,也是順著藤蔓長在石嶺上,大小不一,有秤砣那麼大的,也有腳拇指那麼大的,這種野果是做涼粉的原料,也可以生吃,直接掰開,啃裡頭粉紅色的果蕊,那個味道,小曼也不知怎麼形容,反正零食很少的年代,這個屬於美味之一,當然如果能製成涼粉吃,那就更好了。
山葡萄摘得太多,無花果就裝不下,只好連藤一起扯下捆綁起來,提著走。
回到林子裡,阿公幫著大家把採收到的東西拾掇一下,幸虧大家都有帶著些麻袋布袋,就砍了木條做成扁擔,由大孩子挑著擔子,這樣,能帶走多些東西。
小曼儘量把揹簍裝得滿滿的,還想再挑兩個布袋,她知道自己能行,但阿公不讓,阿公除了揹簍,還挑了兩個袋子。
來時輕鬆,回程就是沉甸甸的了,大夥兒誰都沒喊累,這可是收穫啊,只要堅持扛下山回到家裡,就能夠和家人一起享用,心裡的甜美足以抵抗勞累,更煥發出無窮力量。
上山容易下山難,但終究是下來了,在山腳下歇息了一會,又一鼓作氣,回到了知青屋院子。
因為阿公挑著的擔子上個個都有份的,得瓜分完了東西才好各回各家。
早上那幾個不能跟著上山的小傢伙竟然已經等在那裡了,看見他們回來,立刻跑上來迎接,興奮得亂喊亂叫。
米椎子、山慄和山核桃,基本上是誰撿的歸誰。
山葡萄和無花果,平均分成六份,因為上山的十幾個人分屬六家人,打到的兔子和山雞,兔子就由莫水霞和關愛蘭兩家平分了,三隻山雞,一隻最大的約莫三四斤重的讓秋小虎和江雪花平分,剩下兩隻小的山雞,小曼和莫靈慧一人一隻。
野雞蛋,就由三個男孩自己分了。
雖然不均勻,但也沒有更合適的分配法,況且大家都一致同意,就這麼透過了。
至於早上被留在家的那幾個小傢伙,除了沒肉吃,其它樣樣都有一份,也歡天喜地,滿足得很。(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