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370.可憐道士 (1 / 4)

轉眼,又過去半月有餘。

樂無償從百草谷趕回到海康,得知樂舞離宮以後,又匆匆出宮去尋找。

趙洞庭原本打算數日內定下來的官員名單,愣是直到這個時候才最終拍板。

他低估其中的工作量了。

自趙洞庭執政以來,涉及官位最廣,調動官員最多的一場大調動終於開始了。

上到監察、國務、提刑三個最高衙門,下到各縣縣令等,此次調動的人數竟是有足足上千人。

整個朝野為之震動。

國子監的學子們多數赴各地任職,這讓得國子監登時門庭若市起來。

雷州境內,讀書之風再度盛行。白丁們看到出路。

孫石川升任副監察令,兵部尚書之職由原左侍郎張希在接任。而張希在騰出來的左侍郎之職,卻並未由兵部中的官員升任,而是空降了在軍中為將的柳弘屹擔任。這樣,雷州軍統帥的職位又空缺下來。

不過,趙洞庭卻並未當朝宣佈雷州軍統帥之職由誰接任。

眾臣都預料得到,軍中怕是也會在短時間內進行大的整改。

就在當日,無數大小官吏數十人為伍,離開海康,往廣南西路各地而去。

當然,也有人是帶著軍卒去的。因為有的地方,想要在那裡紮下根基,勢必會遭遇到不少阻力。

槍桿子裡才能出政權。

宋碧濤從軍中調撥出來,趙洞庭完成對他的許諾,讓他擔任化州知州。

原雷州知州穆康巽改任鬱林州知州,而原海康縣丞希逸,再度升遷,成了雷州知州。

他可謂是知州級別當中最為年輕的了。

希家一舉成為雷州頂尖豪門。只是,現在希家還人丁稀少而已。

趙與珞年事已高,但瓊州仍有亂民為禍,趙洞庭只得讓他繼續為瓊州知州。

在大宋現有的地盤上,趙與珞可以說是唯一一個仍然將軍、政握於一手的地方官了。

這場官場的大震動,短時間內顯然都會餘波滾滾。

隨著各地官吏赴任,海康縣內百姓也陸續有人開始回往故土而去。

趙洞庭終於得以有喘口氣的時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