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本來就是充滿變數的,趙洞庭捫心自問,就算是他自己御駕親征,大概也難以躲過元軍以小船進行奇襲。
在回信中,他還是輕輕責備了黃華幾句,不過倒也不是什麼重話。除此以外,便是讓黃華戴罪立功,再有將他和文天祥等人商議的處理降卒的方法在回信中告訴了黃華。
本來前線連戰連捷,讓他也不再那麼迫切的要將火炮給研製出來。而現在黃華受挫,又讓得他再度意識到火炮的重要性。
這場水澇幾乎遍佈整個荊湖南路,所造成的影響實在太大太大了。難民的數量甚至還要超過朝廷的預想。
各地守軍沒日沒夜忙碌,聚集難民,修葺房屋,還是有許多難民短時間內得不到安置。
數夜以來,荊湖南路各城、各縣、各鎮,街道上都躺著不少的難民。他們沒有地方安置,就在大街上睡覺。
但還是有不少人因此而生病。
洪澇過後,各地守軍就已經將那些遇難的百姓的遺體集中起來掩埋焚燒。
要不然,這個時候瘟疫怕是已經在荊湖南路境內蔓延開來。那後果可就難以想象了。
這裡也匯聚著相當多的難民。
天師道的道士們在這裡設下救濟所,扶危助困,幫助受難的百姓。
就這數天時間,以天師道為主,衡山上各道觀不知道將自己道觀內的糧食、蔬菜拿下山多少。
這樣的幫助,對於百姓們來說,比天師道諸位天師給朝廷出力更來得實在。因為他們是親歷者。
災情過後短短時間,這衡山腳下就已經成為一個頗大的難民集中地。
當有朝廷的官吏趕到這裡後,也不自禁的覺得吃驚。
而此時,在這人群中,有個正是亭亭玉立年紀的穿紅衣的小姑娘頗為扎眼。
“謝謝姑娘!”
這小姑娘在這裡搭了個小帳篷,帳篷裡也不知道是從哪裡買的糧食。她熬著稀粥,正在給難民們佈施稀粥。
他並非是道士,沒有穿道袍,僅僅是穿著麻布衣,不過倒也頗為講究,一絲不苟。
老者從衣袖裡掏出些銀票,道:“再去讓城裡的和掌櫃送來。”
紅裙小女孩點頭,將鍋裡的粥都分完後,對著還在排隊的難民們道了聲歉,向著衡州城方向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