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洞庭將越李朝內的軍隊全部遣散,這幾乎是杜絕他們東山再起的可能了。
但是李昌符卻是很順從的答應,“臣李昌符領旨。”
至於稱臣文書,其實不過是個象徵性的檔案而已。
其後,趙洞庭又當場正式封了李昌符為越理路的節度使。
真正的實權,定然會落在趙洞庭以後派往越理路的那些官員和將領們手中。
李昌符當庭領旨謝恩。
趙洞庭在賜予李昌符官印後,又對李昌符道:“眼下荊湖南路境內洪澇為害,你們便且先留在長沙。你傳令回升龍,讓越理路全境準備糧草送來長沙,以資荊湖南路渡過此次洪災。”
沒曾想,這才剛剛稱臣,連主權都丟失掉不說。這大宋皇帝還要讓他們出糧食。
他們算是見識到趙洞庭的小肚雞腸了。
總而言之,趙洞庭說的那句話是沒有半點錯的。他們要是敢不答應,大宋完全有實力將他們越李朝在極短的時間內覆滅。
李昌符只是拱手答應。
殿內眾官魚貫而出。
到宮殿裡以後,越李朝的這些舊君臣免不得要痛哭幾場。
但趙洞庭顯然不會在乎這些。
說起來眼下朝廷的重任只是要安置各地的難民,但其實這是個頗為繁瑣的事情。而且,容不得有半點的疏忽。
在這樣的天災中,百姓們最是需要朝廷的幫助的。朝廷要是做得不到位,只會寒了百姓們的心。
蘇泉蕩率軍到了徐州城外。
徐州城雖然徐州主府,但城內也已經沒有多少守軍,僅僅不過數百人。
蘇泉蕩立馬于軍前,只是催動內氣對著城頭上喊了幾聲。城頭上的守軍便就棄械投降了。
蘇泉蕩率領大軍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