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火炮早一日出現,便能讓大軍少上無數的折損。
只那些技術難關,也不知何時才能夠攻克。
其後數日。
自長沙城內接連有各種文書、命令傳遞到各地軍區、守軍以及各部衙門去。
大宋境內如火如荼,遠遠不是暗流湧動能夠形容。
那些距離長沙城不遠的城池內率先張貼從百姓們手中採購糧食的告示。
有府衙官吏、衙役簇擁在城門口,還有許多守軍圍繞。
他們在這裡擺下收購糧食的攤子,金、銀、銅板還有銀鈔就擺在旁邊。一摞摞的箱子疊在一塊。
有些箱子已經開啟了,那金燦燦的光芒在陽光下甚是耀眼。
挑著擔的百姓們排著隊,一個個用糧草換走了財物。
許多人家都只留下自己家吃的糧食。
這不僅僅是大宋朝廷收購糧食的價格頗為公道,更是因為民心是向著朝廷的。
雖然民間尚且還不知道可能有戰事要降臨,但他們還是選擇不遺餘力地相助朝廷。
甚至有些百姓在將糧草送過來後,連金銀都不要。還說及許多家中以前受府衙、軍隊幫助的事。
只這些採購糧食的官吏們還是都將財物塞到了他們的手中。
有官員笑著說:“民以食為天,國以民為天。皇上有旨意在先,我等可不能佔你們任何的便宜。”
這又是讓得不少百姓為之動容。
大宋能夠出現這樣的皇帝,實是大宋萬民之福。
而當這些事漸漸傳開去後,又讓得各地前來送糧的百姓越來越多起來。
各城城門口都是蜂擁如潮的情景。
蜀中、大理等軍區各地有禁軍駐紮的城池內。
軍工部的作坊內亦是如火如荼。
許多工匠都是赤著臂膀,即便是在這樣寒冷的天氣中也是大汗淋漓。
軍工部有令,著各地作坊以最快的速度趕製改良後的軍火,還設下獎懲制度。
這些個工匠們不管是出自愛國之心,還是為謀私利,都不出意外地幹得熱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