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和守軍將士還有縣衙小吏們同吃,晚上,則是睡在帳篷裡。
只樂嬋、樂舞等女都被趙洞庭安排武鼎堂供奉送回到岑溪縣城內去。
因知道趙洞庭是不放心煤山上的事,諸女也都體諒,也沒有誰有要催促他離開的意思。
而這數日過去,救援工作也是差不多了。
幾條山道都已經被疏通,那些塌方的地方也被挖空不少。
但正如趙洞庭所料那般,這回的救援工作結果已不僅僅能說是不容樂觀,而是收效甚微。
據負責煤山事宜的府衙官吏統計,被掩埋在煤山上的工人有足足一千零六十四人。而生還者,竟是不過四百九十七人。
也既是說,永遠沉眠在這煤山之上的人有足足將近六百個。
雖這個數目較之沙場上動輒數萬、上十萬的傷亡,總顯得有那麼些不值一提。但這,卻是因為事故而造成的傷亡。
也幸好好趙洞庭、李繁榮等人補救措施做得及時,那些有家人死在煤礦上的人家都得到頗為豐厚的體恤,又見得官府的確已經是為這事付出最大的努力,甚至有將士接連兩三夜不眠不休,是以這才沒有人鬧事。不然產生的後果可能會無法想象。
隨著新型教育的逐漸普及,大宋的百姓們如今也不再如以前那般盲從了。他們逐漸開始有了人權意識。
看著許多人哀傷至極,久久不願離去,趙洞庭心中也不是滋味。
但卻也明白,到這個時候,已經很難再有生還者了。
岑溪縣內守軍和匆匆趕來的各縣援軍很長時間沒有再帶著生還者下來,救援工作雖仍在繼續,但其實只是在安撫那些百姓而已。
趙洞庭心知自己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用處,終是帶著君天放、樂無償等眾武鼎堂高手離開。
李繁榮等官員要送他們回城,都被拒絕。
路上,趙洞庭、君天放等人臉色都是有些凝重。
他們臉上也都是有著些許疲憊之色。
這數天來,就數他們救下的生還者最多。
樂無償喃喃嘆道:“只希望大宋其餘各地的礦山上莫要發生這樣的事情才好……”
洪無天忽的仰頭看向天空,“天災面前,縱是我等,也顯得太過渺小啊……”
這回的救援工作,讓他們深深領會到什麼叫做無奈,什麼叫做力有未逮。
縱是以他們的修為,也只是無力迴天。
趙洞庭聞言也是輕輕搖頭,眼神變得凝重起來。
回到岑溪縣後,他們到客棧內找到諸女。
趙洞庭的心情自然仍是不好,但看著諸女擔憂模樣,卻也是強顏歡笑,問道:“咱們接下來去哪裡?”
樂嬋只問:“煤山那怎麼樣了?”
趙洞庭道:“能救的都救下來了,已兩日沒有再找到生還者,死了足足將近六百人啊……”
“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