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頭上並無潼川府守軍。放眼望去,只是滿目瘡痍。
地面上到處躺著血淋淋或是焦黑的屍首。
沖天炮手們進城以後,匆匆在城頭架炮。
這個時候,雙方的熱氣球尚且還在對射之中。
不計其數的火箭掠空而過。
有炸響聲。
也有緩緩下落的熱氣球中將士的呼喊聲。
雙方熱氣球各有折損。
而城下,大宋禁軍也仍在頂著潼川府守軍向前壓進。
不管是天魁軍,還是天勇軍、天猛軍,都是久經沙場的軍隊了。
這樣的軍隊往往指揮起來更為容易。
甚至無需等到主將下令,軍中下面那些將領們就知道應該率著士卒做做些什麼。
最初向著城內發起衝鋒的,是天魁軍第六團、天勇軍第七團,還有天猛軍第六團。
這三個團都是步卒。
他們在衝進城內以後雖有折損,卻並未慌亂。將士們都以頗快的速度分散開去。
大宋軍中有團、團中有營、營內還有排,排內還分班。雖每個班不過十餘人,每個排也不過那麼百餘人,但卻都是各成編制。剛剛湧進城內,大宋禁軍便顯得極有章法,以排為單位分別向著各處有潼川府守軍埋伏的地方殺去。
看上去亂,但實際上絲毫不亂。
這便是久經訓練的結果。
而經過趙洞庭這種現代化方法訓練出來的軍團,顯然不是新宋、大理軍能夠相比的。
雖他們軍中也同樣各成建制,但並不像是大宋禁軍這般明確。有許多軍隊是頗為臃腫的。
這樣的軍隊指揮起來也麻煩,很多時候命令甚至都難以及時傳達下去。
鬼谷副宮主縱是大才,也做不到對全部將士都如臂使指。
說到底,此時潼川府軍多數都在各自為陣。
鬼谷副宮主能做的,也就是早早給他們分配任務,讓他們埋伏於哪裡而已。臨陣指揮的還是各軍將領。
而這些將領,能力也只能說有高有低了。
不管是新宋還是大理,對將領的選拔都不像是大宋那麼嚴格。甚至可以說,有些將領堪稱酒囊飯袋,是靠裙帶關係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