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來信中,說及撫卹金已經發往此役陣亡將士的家中,且開始打造烈士碑。
元軍三萬八千餘俘虜都被扣押在長樂郡外,紮營而居。
柳西狂、空竹兩人率軍留在城內,幫助福州守備軍看守這些元軍降卒。
廣州守備軍軍長呂英才和流求國統帥莫里率軍已經出城沿海路分別回往廣州和流求。
另外,流求國主阿星皇想要前往長沙會見趙洞庭。
對於前面那封信,和元朝達成議和,趙洞庭並沒有覺得絲毫意外。
現在在北疆大宋佔盡優勢,他答應娶圖蘭朵這個條件,忽必烈不至於有繼續討價還價的可能。
只後者阿星皇想要到長沙來和自己碰面,讓得趙洞庭笑容顯得有些玩味。
這沒有出乎他的意料。只是他有些好奇,阿星皇見到自己以後,會和自己說些什麼樣的話。
御書房內。
趙洞庭將兩封信都放在旁側以後,只草草在紙上寫下幾個字,便交給易詩雨,“將這封信傳往長樂郡。”
紙上寫的是派遣軍卒護送流求國主往皇城。
待易詩雨離開後,趙洞庭又對伺候在旁邊的劉公公道:“劉公公,差人告訴國務令,讓他吩咐長樂郡往皇城途中眾官,待流求國主儀仗到時,務必要熱烈歡迎,好生款待。”
“諾。”
劉公公躬身答應,走出御書房去。
趙洞庭看著他離開,卻是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輕輕嘆息了聲,“這做皇帝還真不是件輕鬆的事情。”
到現在,各軍中的軍功報表都已經呈到他的御書房內。
宋元即將議和,除去肖玉林、劉子俊和禹興文率軍去往襄陽府外,大宋境內全然安定,也該是時候大行封賞。
就算是培養出愛國之心,也還是需要給這些有功之臣們實際的封賞的。
光讓馬兒跑,卻不給馬兒吃草。世間沒這麼好的事。
雖然這個比喻有點兒不那麼妥當,但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試想若是趙洞庭光讓這些將士們捍衛邊疆,卻不給他們封賞,這些將士們會心中沒有計較麼?
而要給這些將領們合適的封賞,無疑是個頗為浩蕩的攻城。
此次波及整個宋國的戰役,大宋各支禁軍、各城守軍要麼是和敵軍廝殺,要麼是討伐亂民,都是有軍功的。哪怕軍中只有萬夫長級別將領的升遷才需得趙洞庭定奪、千夫長級別的封賞需得他過目,這也是涉及到數百人的事。
趙洞庭需得研究這數百人的過往、秉性,再得研究他們各自的派系。
帝王之道既是制衡之道。
趙洞庭是需得考慮到方方面面的。他再心大,也不願意讓軍中出現某家獨大的局面。
甚至,他不願軍中出現太過穩固的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