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鑄旁側,老太監黃粱策雙目遠眺,眼神始終緊緊盯著蘇泉蕩的那杆大纛。
在他身後,還有些軍中高手。這是行刺劉再遠和蘇泉蕩以後,得以跟著他回到軍營內的。
其中光是真武境便就還有兩個。
上元境自是更多。
這刻,黃粱策終是拍馬,向著前面而去,“隨我去誅殺宋將!”
他身後的那些高手隨他而動。
耶律鑄身側僅於千餘親衛護衛。
顯然,這時候耶律鑄也是豁出去了。
他明白,要是這場仗輸了,他大概也很難再活著回去。畢竟,這裡是在大宋的疆土上。
而蘇泉蕩率著軍卒衝殺在軍中,銀槍如龍,不斷收割著元軍的性命,並不知道危機正在悄然向他靠近著。
大宋軍中的江湖義士們散落在各處和元軍廝殺。
他們雖勇,但終究人數不多,很難形成陣仗。
只雖這般,還是有人嶄露頭角。
如那從嶽州巴陵而來的青袍劍客。
他的劍縹緲難尋,卻又是異常的勢大力沉,且領悟有劍意,有上元境修為。
短短時間,被他斬殺的元軍將士便有上百之數。
這,較之在軍中持槍廝殺的林沖都不差多少。
而這人,並非是別人,其實正是龍虎山的道士觀劍子。
當初龍虎山被破後,他跟著眾人下龍虎山,後到海邊練劍,顯然,取得了頗為不錯的成效。
再有不知名的十餘個刀客更是聲勢驚天動地。
他們個個手持大刀,大開大合,元軍竟是往往都不能近他們的身。箭矢也在他們身側悉數化為齏粉。
這些刀客都是刀冢的人,隨著刀主晨一刀而來。
他們中間赫然有六、七人是真武境修為,而其餘的,也都是個個穩居上元境。
刀冢這代的確是青黃不接了,但他們這些刀冢的中流砥柱雖老,卻到底還沒有逝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