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海牙可謂在這緊張關頭又出了一記昏招。
總的來說,元朝勢力還是遠遠強盛過南宋朝廷的,其實有些南宋降將仍舊不想再重歸宋軍,他們認為宋軍雖然在廣西佔盡優勢,但最終還是得被元朝滅掉。他們在元朝雖然倍受歧視,但好死不如賴活著,總比跟著南宋這艘即將沉沒的船赴死要好。
而阿里海牙的這道軍令,卻是逼得他們不得不譁變。
因為在軍令傳盪出來後,那些蒙古族、畏兀兒族的將士們就已經將兵刃對準他們了。
譁變,可能現在還不會死。不譁變,卻只有被元軍瞬間剿滅的下場。
這種情形下,這些南宋降將、降卒們,會如何選?
這顯然是個不用經過多少考慮就能做出選擇的選擇題。
於是,城內越來越多的原南宋將士都紛紛倒戈起來。旁邊的蒙古族、畏兀兒族士卒才剛剛向他們揮刀,他們也都紛紛舉起兵刃反抗起來。
雖然這些降將降卒相較於整個元軍來說只是小部分,但還是讓得城內更是大亂。
而且,還有些其他部族計程車卒也都像他們這樣,選擇了倒戈。
他們累了,乏了,又對元朝廷沒有多少忠誠度,此時此刻,只想衝出城去,在宋軍那裡拿到糧食而已。
至於什麼元朝霸業,畏兀兒族的榮耀,都讓它們見鬼去吧!
他們既不是蒙古人,也不是畏兀兒人,這些東西關他們屁事?
元軍組成混雜,其中有不少是被侵虐土地後俘虜的各族將士。他們中間很多人因為元朝的鐵蹄而家破人亡,對元朝是心懷恨意的。以前他們沒有機會譁變,只能在元軍中求口飯吃,將心中仇恨深深藏在心裡。現在得到這樣的機會,在糧食的誘惑下,連帶著以往的恨意都湧上心頭。
城內的譁變漸漸有不可壓制之勢。
緊隨著侍衛馬軍之後,殿前司禁衛軍、興國軍中的馬軍也相繼入城,在嶽鵬、杜滸、劉子俊、蔣存忠等將的率領下衝入城內愈深。元軍又得對付他們,又得對付譁變計程車卒,陣形大亂。
而這個時候,城外,第二通鼓也響起來。
數萬步卒團團拱衛著趙洞庭的車輦往城門處行來。
阿里海牙旁邊有將領看到這幕,匆匆道:“元帥,咱們是否棄城?”
阿里海牙沉吟十餘秒,咬牙道:“我軍數萬將士猶在,豈可就此棄城!鳴鼓!整軍心!”
非他不願意放棄荔浦縣城,實是他心中還有其他憂慮。
他不知道伯顏的援軍現在有沒有攻破梧州,向這邊進軍。此時才不過抵擋宋軍片刻,若是就此棄城,他能帶出城去的兵馬不知道只能剩下多少。荔浦縣距離梧州還有不近的距離,他麾下軍卒仗著荔浦縣都擋不住宋軍,逃出城外,能逃出多遠?
阿里海牙心中實在沒有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