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習文正想開口狡辯幾句,手機鈴聲突然響了起來。
毫無防備!
“老媽來電!老媽來電!”
這是他設定的手機語音播報來電通知,隨手按了下接通。許晴知趣地放開手,顏習文走下床來到窗戶邊,俯瞰酒店下方的建築物。
“喂,媽!什麼事?”老媽一般沒有事情很少主動打他電話的,家裡在起房子、裝修,吸引了老爸老媽大部分注意力。
“喂,二毛,奶奶中風了你知道嗎?”顏媽語氣焦急問道。
顏習文目光一凝,“奶奶”其實是指他外婆,也就是顏媽的母親。在他老家那邊,外婆、奶奶都是直接稱呼“奶奶”的。他真正的奶奶早在他上大學那會兒就已經去世,所以老媽指的奶奶就是他外婆。
但是外婆中風了?什麼時候的事情?一般他都是一個星期才打一次電話給外婆,問一下老人家身體近況,上次打電話還好好的,怎麼突然就中風了?
他心裡一慌,千萬別出什麼事情才好。
外婆今年74歲,一直相信什麼74和83歲是一道門檻,她今年會多災多難什麼的,經常叨叨。但顏習文根本不信這些,一直開導說肯定會沒事的,除開癌症,世間大部分病症都可以使用藥物治療痊癒或控制病情。
不可逆轉的疾病,他相信只有癌症。
而事實上,74歲和83歲是人生的一道坎也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人的身體是一架精密的儀器,隨著零件的老化,慢慢的會出現某些不協調情況。人體是有一定生理週期的,大約十年一個迴圈。在生理週期的高峰期,新陳代謝比較旺盛,不容易產生疾病,所以不容易去世。
而低潮期則相反,代謝緩慢。容易得病特別是慢性疾病,也容易去世。
對於許多人來說,這個低潮期正出現在74歲和83歲上,所以給人一種“卡”的印象,認為這兩個年齡段容易去世,是人生的一道坎。衝過去了就可與天爭命,再多活十年,沒衝過去,那自然就GG。
而民間較為迷信的說法也有很多,其中流傳最廣和最邪乎的就是古代兩位聖人死於這兩個歲數,因此認為不吉利!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週歲是72歲,虛歲是73歲。孟子生於公元前372年,死於公元前289年,週歲是83歲,虛歲是84歲。古人年齡都是以虛歲計算,所以孔子是在73歲死的,孟子是在84歲死的。
自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世間對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認為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齡是不吉利的。並把這兩個年齡說成“坎”,認為聖人都容易在這兩個年齡死去,何況是一般老百姓?
“什麼時候的事情?怎麼沒人告訴我?”顏習文更焦急。外婆是他們家唯一還在世的老人,顏習文小時候可以說是外婆一手帶大,曾經冬天給外婆暖過腳,夏天上山除過草,秋天一起下地收穫農作物。
小時候,幹活的時候外婆經常給他講故事,講***和八路軍打仗的故事,還有家裡供奉神像幫助紅軍的故事。
那些故事,有些他到現在都還記憶猶新,當年覺得匪夷所思,現在看來有些幼稚和天真。但那是最純真年代的回憶,每次回想起來都只會有滿滿的幸福和感動。
他險些落下淚來,舔了舔嘴唇,沉聲問道:“送到醫院去了嗎?現在什麼情況?媽!”
顏媽語氣有點哽咽,畢竟這是自己的親媽,但又不想自己兒子太過擔心,年輕人她還是覺得工作重要些。她輕聲道:“滿崽,你別擔心,啊,你外婆她很好。只是昨天晚上上廁所的時候摔倒了,當時就中風動不了,幸好身上拿著手機。打電話給你舅舅,你舅舅他們在睡覺,電話沒有接。”
她頓了頓,接著道:“然後又只好打給在樓上睡覺的東陽,還好這個時候陳東陽沒有睡著。趕緊爬起來把你外婆抱到床上,幫忙擦洗身體,然後又打電話回學校,把你舅舅他們叫醒,連夜把你外婆送到SY市人民醫院。”
顏習文心裡跟貓爪在撓一樣,老媽還不說重點,他打斷道:“現在情況怎麼樣了?奶奶沒有出什麼事情吧?”
顏媽陳彩鈴反倒安慰起兒子來:“兒子,你別擔心。你外婆她沒事,在醫院裡打了針,現在在住院。只是人有點不舒服,吃飯也能吃,走路還不行,你現在先別打電話過去。要問情況,打東陽的手機,陳東陽現在在醫院陪住。”
陳東陽就是顏習文的表哥,他舅舅的兒子,外婆的親孫子。比顏習文大一歲多,到現在都還沒有結婚,要知道陳東陽沒有上過大學,高中都沒有畢業,就直接到外面打工。
他爸爸陳清傑是一名中學教師,在老家陳家村那一片極有威望,是一個八幾年的師範大學生,最後在當地的中學教書。教了二、三十年書,在當地可以說是桃李滿天下,當地縣教育局有些領導都是他的學生,甚至他還教過縣委書記的書。
可惜正如醫者不自醫,他會教學生,教出來的學生成材率也很高。但教育自己的兒子卻是失敗的,陳東陽從小叛逆,初中就學會了吸菸,學會爬牆出去上網,曠課出去玩。
幾次考高中都沒有考上,本來大顏習文兩級,最後和他一起上了高中。而且是在顏習文經歷失戀打擊,陷入人生低谷,憤而退學之後降了一級的同年。
兩人關係到是非常的好,小時候可以說是總角之交,他們兩兄弟、顏心怡、田文燕、陳湘雲都是在外婆家,由外婆一手帶大的,青梅竹馬,格外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