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卿與袁慰亭平輩論交,見面只喊一聲四哥,袁慰亭則稱呼她一聲老十,平素絕對不會使用這種含有上下級口吻命令態度的電文,事出反常,必有情由。毓卿略一思忖“不好,怕是這電文明著是四哥發的,實際是阿瑪的意思,他催我趕緊回去,該不會……是真要選秀女吧?”
趙冠侯一搖頭“你個挺聰明的人,怎麼到這事上就糊塗了,別說規矩體制是否合適,單說眼下是什麼時候。濮儁就算是想,別人也不會陪著他胡鬧,若是岳父發的電報,我怕是有別的事,怕是真不能耽擱,得要緊著去。”
他這一說,十格格也明悟,莫不是自己母親突發疾病,又或者是慶王出了變故?當下不敢耽擱,回府裡交代了公事,立刻要了專列,直奔濟南。
等到了巡撫衙門的簽押房內,毓卿首先問道:“四哥,到底出了什麼事,怎麼這麼急,莫不是我阿瑪……”
“老十,你別急,電報確實是王爺發來的,但不是格格想的那樣。王爺和福晉,身體都康健的很,沒有什麼病痛。只是王爺讓您務必進一次京,大概是府上有了要緊的事情,非老十你回去辦不了。冠侯,還有你,王爺和大帥,都點了你的名字,你不進京怕是不成。”
大帥指的自然是韓榮,趙冠侯一愣,他跟飛虎團形如寇仇,與端王亦有極深的過節,京城裡自是能不去就不去。飛虎團敢殺三品參將,未必就不敢殺自己一個總兵銜的標統。這當口宣自己進京,這不等同於送死?自己自問未曾得罪過韓榮,他不該派這種差事下來,難不成是朝廷裡大佬之間的交易,把自己當了犧牲品。
見他猶豫,袁慰亭也知他顧慮,連忙安慰道:“你不用多想,大帥那裡,想事亦很周全。他發了令,命我武衛右軍調動四營人馬進京,拱衛京畿,維持治安。你就隨著四營兵一起走,我倒要看看,那些拳匪有多大能耐,能衝的動咱們四營精兵。”
趙冠侯一愣“姐夫,你真要調四營精銳進京?”房間裡只有他們三人,料來密陳無礙,他咳嗽一聲道:“眼下京城裡,眼見著是個無底洞,四營兵填進去,未必能濺起個水花來。調動我們的基本部隊去,這不是白白的填了大坑?”
“正因為此,我才要調精兵。”袁慰亭也不拿毓卿當外人,開誠佈公“局勢比你想象的,可能還要惡化一些。飛虎團佔了涿州、易州,就開始拆鐵路、拔線杆。京西琉璃河到涿州的鐵路,鐵軌被掘,枕木被燒,沿路的電線杆也被鋸斷。現在通京城的電報,都只能從山海關走一圈,用海線傳遞。”
毓卿忙問道:“陸線的電報呢?難道連津門的電報線,也被破壞了?”
“津門是制軍駐地,按說沒人敢破壞線杆。可是連制軍的儀仗,都讓飛虎團的老師用著,那個張德成到了制軍衙門,豐祿反倒要跪接跪迎。鬧的這麼烏煙瘴氣,電報就別指望了。程功亭的武衛前軍想要剿匪護路,可是後軍的董五星就主張安撫,兩支朝廷官軍差點火併。據我所知,董五星有個金蘭手足叫李來忠,本人就是拳匪裡的要角,與趙老祝是平起平坐的人物。現在把董五星的後軍調動到京裡拱衛西苑,讓程功亭的兵護路,這一內一外,顯然是內外有別。董福祥背後,必然是找到了新的靠山,為他撐腰了。”
這話一聽就明白,新的靠山必不離京城權貴宗藩,怕是與端莊二王,已經沆瀣一氣,韓榮亦未必能制。袁慰亭又道:“端王管的武勝新隊,已經改名叫做虎神營,說是取虎能滅洋之意,這仇洋之心已顯,與加上董五星的後軍,外加飛虎團的拳民,大帥的武衛中軍,可是孤掌難鳴,力不能支了。”
一聽這話,十格格的臉色先就一變“虎能滅羊?這話他也真敢說,就不怕老佛爺要了他的腦袋?”
慈喜肖羊,宮裡連羊肉都不能叫羊肉,得叫福肉,意為避諱。他直接敢說虎能滅羊,這就是沒把慈喜放在眼裡。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這都證明,端王的跋扈與囂張,已經越來越超越底線,韓榮想要維持局面,保護太后的權威,已經很不容易了。
京城裡的武裝力量,大概就是武衛軍以及虎神營,現在武衛右軍傾向飛虎團,加上虎神營的態度,韓榮的武衛中軍本就是新成立部隊,戰鬥力可疑,更別說應付這種局面,大有力不從心之感。調動右軍入衛京城,就是來找援兵。
按韓榮本心,是想把整個武衛右軍都調到京裡,以右軍替換後軍。但問題是,這得需要太后的懿旨才能進行,這道懿旨並不好請。
一來山東有洋人,眼下中洋關係緊張,山東的洋人亦需大軍來防守;二來就是朝廷內,亦有端王莊王一干親貴聯合了徐同、剛烈等仇洋大臣強烈抵制右軍入京。還有人拿右軍在山東辦拳民的事來做文章,大有把袁慰亭打倒的意思。
“大帥要我進京,是把我放到火上烤,慰亭既為朝廷命官,自當為國分憂,粉身碎骨,再所不辭。就算明知道是火坑,也不會有怨言。可沒有朝廷旨意,加之山東軍情亦很緊張,還得防範著黃河水患,我也動不了身。這四營兵,就是我的心意了,要派就一定要派最好的,否則就是對不起大帥的知遇之恩。”
趙冠侯明白,這是袁某人的兩面手段,既不去趟那混水,也不得罪韓榮。至於四營兵的生死,就不在大人物的考慮範圍之內。
這四營步兵中,濟南城內撥出兩營步兵,又從臨清調動一營,再從趙冠侯手下調出一營,共合四營兩千餘人。列強方面,因為直隸局勢日漸惡化,就連東郊民巷那裡,也有拳民活動,要求各國派兵入京保衛使館。按照各國提出的照會,進京的兵力將有千人,韓榮以兩千右軍入京,打出的旗號,就是阻擋洋人。以二敵一,至少從帳面上看,是能擋住的,至於實際情形如何,自當別論。
“冠侯,現在你就要辛苦一些了。辦洋務,你最在行,洋人那裡,一定要設法轉圜轉圜,千萬不要釀成兵禍。如果可以見到太后,也儘量跟她老人家說一句,妖術不可恃,民心不足憑,咱們大金國窮兵弱,兵少餉乏,武器尚不能自給,如何與強國爭鋒。與洋人開戰,必有不忍言之慘禍。高麗之敗,賠款未清,不可再出波折。洋人的公使館,也應妥善保護,兩國交戰,尚且不戮行人,我****上國,禮儀之邦,怎能縱容匪徒,侵擾使館,這與萬國公法亦不相合。再者,地方上的拳匪,也極不成話,教民是否有罪,應定於有司,因為信洋教,就行殺戮,這已是大大不該,乃至用洋貨就要殺,那就與強盜無異。這些情形,我已經修了本章,只是不知道……本章是否有用。”
“卑職明白,這就下去點兵,進京之後,定要設法周全。”
“你辦事,我放心,我信的著你。你也不要有太多的顧慮,總是盡心辦差就好,能不能辦的成,就只能看天意,總歸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但盡人事,各必聽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