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皇宮。
大殿之中。
此時一群人正在大殿之內爭吵不休。
人的數量並不多,尚且不過五人。
但任何一位對夏朝稍稍熟悉的人都該明白,此時在大殿中的幾人,在夏朝具有著何等的權威。
毫不誇張的說,跺一跺腳,整個夏朝都要抖一抖。
夏朝的第三位皇帝,啟志帝也在這裡。
夏朝的第一位,也是開國皇帝王莽,並未設立年號。
就連夏朝如今的年份,也不以年號劃分,而是乾脆利落的夏朝一百三十三年。
但啟志帝的老爹,承平帝登基之後,很是乾脆的設立了“承平”作為年號,當然,這個年號更準確地作用其實是將他和王莽分開,而不是真正當年號去用。
承平帝之所以這麼做,不單單是為了告訴世人如今改換了皇帝,當初的開國皇帝已經駕鶴西去。
也是為了告訴自己,他能當皇帝,全靠承接著上一輩人的努力。
承平承平,承接太平。
承平帝的在位年數雖不算很長,但承平帝在位之時,仍舊主推王莽當初的政策,休養生息,四海昇平,未曾大刀闊斧的蓄意改革,僅僅只是在王莽奠定的基礎上,又往前走了幾步,一切穩紮穩打,不留後患。
如此,可稱之為相當不錯的守成之君,倒也不算辱沒夏朝的皇位,沒有辜負百姓的期許。
雖比不得王莽,但在民間亦有幾分讚美之詞。
而作為夏朝的第三位皇帝,啟志帝如今也已經不再年輕了。
他為自己選的年號,叫做啟志。
老爹承平,他要啟志。
意味不言自明。
歷經兩代君王,夏朝百餘年的休養生息之後,如今的夏朝已經當真富裕了起來,再也不是昔日在大月那滿目瘡痍的國土之上,勉強聳立起來的國度。
如今的夏朝何其強盛呢?
便是跑到尋常的村落之中,都能得見馬匹踏地而行!
夏朝的富裕程度,已經到了尋常百姓都敢買馬去養的級別。
雖然不能保證人手一匹馬,但十戶人家之中,最少也有一戶人家能夠養得起馬匹,耕牛更是不必多言,只會更多——這絕對是相當了不得的成就。
毫不誇張的說,夏朝在繁榮方面,已經抵達了巔峰。
四周的國度莫不俯首,有理讓三分,沒理那是連滾帶爬的賠禮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