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並無旁人的大殿之中。
各國使臣皆匯聚在此。
說是使臣,實則皆是各國的前任皇帝。
罪己詔後退位讓賢是不假,但這並不代表權利會瞬間轉移到新任皇帝的手中,無非是龍椅上換了個人,但想真正去掌控廟堂,不是坐上了龍椅便可以的。
說是換湯不換藥有點過,但影響也勢必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沒有信任的臣子,忠實執行命令的大臣,能夠對朝堂之中各方利益施加影響的權勢皇帝也不過是一個傀儡而已。
想當好一個皇帝,也沒有那麼容易。
在這方面一直被罵的宗明帝反倒是登峰造極,就是不幹人事。
在很大程度上,來到夏朝的這幾個人,仍舊對自己的國家有著極為關鍵的影響力。
“我們已經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了,甚至還送來了質子,怎連面都不肯見一面?”
大越的前任皇帝臉上是愁雲遍佈。
作為幾國中最弱的一個,是顧擔最後光顧的,連一星半點像樣的反抗都沒有——大越一共就剩下倆宗師,就想跟宗師之上去碰一碰?
那未免也太可笑了。
但也正是因此,大越之行最沒有波瀾,在見到顧擔之後,大越宗師僅是捱了顧擔一掌,便乾脆利落的決定放棄抵抗。
俗話說的好,禍兮福之所伏,因為大越足夠弱,宗師也足夠少,反而受到的傷害也最少,哪怕需要分割幾成的國庫儲藏,數量上也要少上許多。
如果從損失這方面考慮,大越絕不是最慘的那一個。
論起物資的損失,那絕對是大祈最倒黴。
而論起宗師的失望,大雍也有話要說。
由此可見,有些時候弱一點,未嘗不是一件可以接受的好事。
也正是因此,他才對這一趟夏朝之行報以極大的期望,甚至寧願將本就不多的護國宗師送來一位給夏朝,就是為了不弱於其餘幾國。
其心中的打算,無非是討好一下夏朝背後的那個人,不求給大越換來什麼特權,這點數他的心中還是有的,只求夏朝不要改變立國之時所說的那句話。
奉行墨家之道義!
這才是他最為看重的東西。
墨家十義涵蓋的方面很多,而最讓他欣賞的便是“非攻”二字!
非攻非是不攻,而是不行無義之戰。
雖然義和不義不是自己說了算的,可有了這個由頭,總不好直接翻臉,反手再將大越鎮壓吧?
四國伐月,大越幾乎什麼都沒有撈到,反倒是常年未曾停歇的戰事,極大的加重了大越境內的負擔,如果能夠一直贏下去,瓜分掉大月的財富倒也不錯,問題是這場戰爭最後的結果是他們輸了.還得去賠償夏朝,導致自家內政幾乎呈現出糜爛般的態勢。
如果沒有休養生息的時間,大越境內的狐狸也該叫了,指不定還能從河裡再打撈出來幾個石人。
面對這種狀況,他倒也沒有自怨自艾,辭退皇帝之位後,親身上陣,便是想要再見顧擔一面,不求得到什麼承諾,哪怕是讓自己安心也好,萬一能夠得到點保證或是意外之喜,自然也是再好不過的一件事。
結果一過來便發現,其餘幾國和他想的是一樣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