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艦隊在快速北上,留裡克刻意令艦隊貼著如同黃瓜般修長的厄蘭島的東岸航行,並以此島嶼作為標識物避免偏航。
當他們經過這修長島嶼,正東方出現另一片海岸線。
此乃另一個極為重要的標識物即哥特蘭島。
茫茫大海無比空曠,艦隊本是龐然大物,而今也顯得極為渺小。
這片海域見證了太多的紛爭,本該是繁榮水域卻一片寂寥。
自從戰爭破壞了哥特蘭島固有的經濟活動, 一萬人為之喪生,明明已經過去十年了,島嶼再也沒有復興。
倒是維斯比依舊,它不再是舊時哥特蘭人的濱海貿易市鎮,而是成為一些瑞典人的殖民地,此地最主要的正是瑞典梅拉倫移民。
這些人法理上是居住在羅斯王國的臣民, 此行匆忙, 作為國王的留裡克無疑臨幸此城。
但艦隊的風帆過於顯眼, 龐大艦隊的三角帆整體為白色,其中夾雜著大量的藍色條紋。白帆在初春陽光下極為顯耀,為準備出海的漁民看得清楚。
三月底是出海的好時機嗎?
深諳中波羅的海水文資料的漁民確定此地尚未有漁汛,不過只要再等待半個月就是掠奪漁獲的好時機!
他們在岸上攤開舊網,徒手縫合修補破損處。婦女和孩子也都加入編制新網的工作中,這是很消耗時間的工作,勞動力必須儘量參與。
男人有著更重要的工作,便是帶著工具修補自己的船隻,修繕、打造魚叉鐵鉤之類的工具。
他們會故意製作一些帶有巨大倒鉤的魚叉,木柄的尾端還掛著鐵環用來捆綁繩索。
此乃捕鯨專用矛,用以刺殺白鯨、小鬚鯨、鼠海豚,以及海豹。
過於這些梅拉倫漁民沒有刻意捕殺鯨的需求,隨著羅斯人對於鯨油的需求越來越大,捕鯨後販賣鯨脂和鯨腦油成了有利可圖之事。
這是他們並不清楚羅斯人要鯨脂有何用,只知道鯨肉和內臟可以吃很久(即便腥味很重),把鯨脂賣到羅斯人的墓碑島濱海集市就能換到很多好東西。
只要是脂肪就能做肥皂, 最終油脂會運輸到新羅斯堡, 由王國的國營作坊生產出普通的消費品肥皂。它氣味略臭但非常去汙, 它是民眾都買得起的消費品, 也不斷充盈著國庫。
那些漁民做出準確判斷——遠征的國王與龐大艦隊回來了。
剩下的航程僅需三天,那些坐在船艙裡忍受難聞氣味的戰士紛紛支稜起來。
人們很願意待在甲板上四目遠眺,以至於人滿為患需要水手驅趕他們回艙室裡省得他們干擾自己的工作。
強勁的南風似要驅散寒冷,而海水依舊冰冷刺骨。
遠處,海面上出現巨量波光粼粼之物。那並非海波反射陽光,而是碎冰鋪設了整個海面。
大型船隻完全不屑於這些碎冰,只是後方的傳統長船需要考慮風險。
“總不至於在家門口出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