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開海小說筆趣閣> 第四十章 人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章 人禍 (1 / 2)

單單天災不算什麼,天災也比不過人之智。

單單人禍也不可怕,愚人之智也不比明智之人。

天災人禍趕在一起才可怕。

這次天災人禍,可以追溯至嘉靖皇帝在位期間。

為施行新法,兩京一十三省都在重新清丈土地,北方新法正在施行,從前各式賦役種類繁多,張居正施行一條鞭法的初衷並非是讓百姓少賦役,而是在不給百姓增添新賦役的情況下,讓官府收到更多賦稅。

過去是種麥的收麥、織布的收布、採礦的收礦、捕魚的收小魚乾兒,徵收時間不同,太過繁瑣不說,關鍵是各類名目有各類胥吏徵收,各種人在其中上下其手,導致無效稅收過多。

就像清丈土地是為把別人藏起來避稅的土地找出來一樣,大部分稅種以銀定稅。

程式少了,被人貪墨的機會也少了,以減少無效稅收的方式來增加財政收入。

但問題出在一條鞭法是南稅,有濃烈的地方侷限,侷限在銀。

南方百姓用銀的多,因為銀多,海商、銀礦、海外輸入,大量銀集散在江南、閩廣一帶,由沿海向中原輻射,但不包括宣大。

陝西宣大的百姓還是用銅錢的多。

稅收方式一改,這邊銀價就高的,一高在銅錢換白銀;二高在過去交稅的實物換白銀。

過去交稅時間緊挨著大收,那會百姓手上糧食最多,這個時間收稅是體恤百姓;如今稅法改了,還在這個時間收稅,大收時百姓手裡都沒銀子,就要用糧換銀,人人都換,糧價最低,要用更多的糧來交一樣的稅。

所以稅就重了。

不受災還好,一受災,誰都吃不住。

嘉靖皇帝之前,朝廷太倉有銀有糧,每逢遭災立刻能賑。

等到隆慶皇帝接手帝國時,別說太倉沒銀,九邊軍餉都發不出,還指望拿什麼賑災?那些年都是漕銀漕糧賑災。

太倉一直沒存下錢糧,抗風險能力就弱了。

而且這事還怪陳沐,如果沒有陳沐,流入朝廷的白銀會少許多,白銀成為稅務流通貨幣也會晚一些。但因為他,直接或間接流入大明的白銀量劇增。

與民間流入白銀相比,他每年塞入戶部的白銀其實僅為冰山一角。

陰差陽錯,致使張居正更早以一條鞭法通行國中。

這一切匯總一處,再加上遭災時些許奸商囤積糧食,哄抬糧價。

各地守軍一時心軟,讓百姓匯聚於延慶三衛之地,數萬張嘴哪裡是三處衛所能養活的,而且這些百姓越聚越多,別說居庸關,就是一座大府城都只有坐吃山空一途。

問題隨之而來。

趙士楨既在南洋辦事,又在張居正府上住了半年,整個一條鞭法通行來龍去脈他更清楚,江月林幾句話對他來說是捅破了窗戶紙,一點就透。

這不是天災,僅僅天災,不會讓百姓背井離鄉,更不會讓人拖家帶口逃到居庸關來,想要進順天。

這是誰都沒有料到的人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