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開海期是幾月到幾月> 第二百六十三章 圍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六十三章 圍樓 (1 / 2)

走在墨西哥城西面的官道上,楊策見證了祖先在戰亂中流離失所時創造的最高生存智慧——這種智慧叫做團結。

至少在新大陸墨西哥城至常勝一線,界線涇渭分明卻無處尋覓,它在邊境每個人的心中。

邊界這一邊是阿爾瓦堡,即西班牙公爵阿爾瓦駐軍墨西哥城為防備明軍東征而修造於官道上的三座稜堡,互相拱衛。

而在邊界另一邊,則是沿途數也數不清的村落,這些村落佔地頗廣、人丁興旺,最關鍵的是他們修築的那些擁有歷史特徵與強烈軍事防禦特徵、氣勢恢弘的巨型建築,土樓、土圍、土堡、土寨。

在西班牙與明軍相互陳兵邊境的歷史環境中,來自大明的四省移民遷居至此,外有一觸即燃的戰火威脅他們的生計,內有土地被佔伺機搏殺的土民覬覦著他們的財產。

過去客家人有轟轟烈烈的遷徙史,而現在動盪不安的環境與嶄新的生活將四省移民逼成新的客家人。

去國萬里,他們聚集於此,無分鄉土結為村寨,遵循著做客他處的古老傳統,人們舉眾成族聚居一處相親相愛。他們就地取材,用比傳統更加古老的生土夯築技術依山而建修造起一座座圍樓,一個村落一座樓,一座樓便是一座城。

圍樓的形制可以追溯至漢代城池與當時閩越王城的建築風格,官府軍事建築進入民間則要晚至宋元時期,在那個時期圍樓多為方形。

至東南倭亂,為抗擊倭寇保衛宗族,一座座圓形圍樓被修建起來。

內外幾個同心圓環樓形成多層,圓形外牆以生土夯築承重,牆越高則底越厚,外牆底普遍厚五六尺,越往上越薄,至頂則二三尺。

同心樓外高內低,樓中有樓,內部牆壁則以青磚或土磚築成以節省空間,畢竟外環樓才是主要的防禦牆,每座樓頂皆覆青瓦,採光、通風、防禦皆為上乘,村落的百姓便聚居其中,歃血為盟。

廣立邊境的圍樓其實大部分都是各村百姓聘請來自漳州的移民工匠修建,他們不乏眼光高遠者,深知明西邊境的情況與國內東南局面不同,更知道東洋軍府奉行藏兵於民的政策,在東洋軍府兩名工兵千戶的指導下,圍樓的形制比之國朝東南也多有改動。

最出眾的就是銃臺、虎臺、炮臺,合稱三臺。

在地利險要的圍樓上,工匠選擇外環樓兩角或四角增築凌空伸出的馬面牆,下層備射孔、上層備射臺,以供擁有鳥銃、硬弓強弩的移民百姓遇險時用作防禦。

在臨近官道的圍樓,除了注重百姓防禦的射臺,還為一些百姓沒有的兵器設定射臺,比方說虎臺與炮臺。

虎臺多建於馬面牆高層,用於虎蹲炮打放;炮臺多修於中層,專供步兵野戰炮打放;修築炮臺的馬面牆時工料中添了水泥,水泥是常勝的水泥廠用墨西哥城的火山灰與海邊貝殼燒粉製成的,築基立柱,外部再以生土夯築。

既節省材料,也保證牆體能耐得住火炮打放對牆體的破壞。

炮臺平時是用不上的,因為百姓手裡別說炮了,一個村子鳥銃都只有十杆上下,倒是軍府未限制百姓自造弓弩,只要村尉每季向軍府報備兵器數量即可,因此移民手中有大量投射冷熱兵器,但沒有火炮、火箭。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