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陸風(三)、

小學生的課程對陸風來說簡直不值一提,對他而言,上課的時間只不過是用來發呆或偷偷在課桌底看課外書的時間。

他同桌的女孩偷偷用餘光去看擱在陸風腿上那本厚厚的紅色封皮的書,整頁整頁密密麻麻的字讓她臉都發麻了。她篤信自己連裡面的一個字都不認識,但是當陸風合上封皮後,她還是認得了書名上的其中兩個字——社會。

母親的嚴酷訓練開發了陸風的大腦,讓他的數學和邏輯思考能力遠遠超過了自己的年齡,但是在歷史、社會、政治等文科知識卻仍十分匱乏。這時父親提供的書房正好派上了用場,他對遊戲不感興趣,卻利用網路大肆搜尋閱讀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書架上琳琅滿目的書籍也是他裹腹的精神麵包,司馬遷、希羅多德、陳壽、布丹、盧梭、亞當斯密、埃米爾·迪爾凱姆……

他驚奇地發現,不管人類個體的智商看起來有多高,群體的智商總是要比個體智商低。也就是說,過多的人聚在一起並不代表群策群力能使整體變得聰明,反而是變得更加愚蠢。

只要仔細思考就不難尋得佐證——個體智商在群體中很容易被抹平而失去獨立思考,也會由於盲目相信權威而使個體淪為工具。歷史的車輪就總是在這樣的錯誤中螺旋上升的,不管是君權神授還是民主選舉,同樣的錯誤總是反覆出現在歷史長河之中。

正是由於自身的這種缺陷,人類社會才產生了制度和分工,制度和分工最佳化了資源配置,形成蜂群思維,從而提高了群體智商。制度越完善,分工越精細,群體智商就越高,而這種制度與分工的載體,就是國家。

然而,作為國家的首腦,其智商和決策往往決定了整個國家的前途。專制國家中的明君能使國力強盛百倍,反之昏君則會使盛世轉弱,國力式微。與之相對,民主國家採用了討巧的少數服從多數制度,首腦的權力得到制約,權力更替也更加頻繁。雖然歷史最終證明了這種方式更加先進,但是不管制度和分工如何完善,仍避免不了群體智商低於個體智商的窘境。

假設這種想法是成立的話,是否一個智商超群的國王會比一個同樣智商超群的共和國元首更出色地管理一個國家呢?

陸風終日都在思考諸如此類的問題,完全無心聽課。他當然可以輕易地跳級,甚至直接進入大學也不為過,但是當下他寧願放慢節奏,安靜地消化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而且他覺得小學生活相對比較單純,不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不過,這一次他錯了。

陸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常常嘲笑自己是個“會行走的大腦”,在黑暗的居室裡,他只知道腳是將大腦運至目的地的工具,手是輔助取得所需知識的工具。孩子的天性被禁錮了,因此當他看到別的孩子又跑又跳,嘻哈打鬧時,他搞不懂有何意義。學校不就是獲取知識的地方嗎?他在心裡納悶道。

更糟糕的是,他也不認為人際交談具有任何意義,因此對於同學的問暄和招呼,他直接選擇了忽略。

被孤立。這是陸風面對的再理所當然不過的結果。大部分人選擇以牙還牙,忽略掉這個從早到晚、從操場到教室都捧著奇怪的書,但是學習成績卻平平的怪胎。不過也有一些人抱著試探昆蟲的好奇心接觸陸風。

起初只是突然拍拍他肩膀,喊一聲“蠢貨!”然後跑開。在試了幾次陸風均無反饋後,惡作劇開始變本加厲。有人在他看書的途中突然把書搶了過去,喊一句“看什麼看”然後把書撕個粉碎;有人開始在他的抽屜裡放入青蛙、蟑螂和蜘蛛;有人在晨讀期間,他看書的當兒,突然往他頭上澆一大盆髒水……

這些舉動,大多數只是想看看這個面無表情的人是怎樣驚慌失措或者惱羞成怒的,不過這些願望最後都落空了,相對於陸風以前的經歷,這些惡作劇簡直小巫見大巫。不過凡事也有例外,有一次陸風切實受到了打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