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活在當下,所以人生中充滿了理想、夢想和幻想,他所矚目的是當下、現在和未來。
老年人活在過去,所以頭腦中全是記憶,往事一幕幕,時不時就會在眼前回放。
我現在三十歲了,我覺得自己有些“老”了。
古人說:“父母在,不言老”我從未在父母前說這不肖的話,可是在同學朋友面前,我會常說:“吾老矣!”。我現在雖然不像韓愈說的“頭童齒豁”,但真得覺得自己有些“老”了。這樣說,不是信口雌黃、也不是故作深沉。這樣說,是有根據的:那就是,在我,老是出現過去的一切在腦中放電影的現象。
今天,不知是被什麼觸動,我又記起那年在包頭火車站的畫面來了。
還可以清晰記得,那一次,為了人生有個著落,我從廈門到福州,從福州到青島,從青島到北京,從北京到包頭,一連五、六天都在火車上。那時候,正趕上學生放暑假,火車非常、非常擁擠。因為囊中羞澀,又要趕時間,所以,每次只能是買站臺票才能上車,然後在車補站票。一路上,大多數時候,都沒有座位,只能站著。站久了,受不了,我就在過道里蹲一會兒。或者,在別人離開的空隙,我斜倚別人的座位小坐片刻。這樣折騰了兩三天,我困得半死,站著都能打起盹來。
在去北京的火車上,身旁座位上的一位婦人笑我說:
“我看你真厲害啊,坐著能睡,蹲著能睡,站著也能睡!”
“好幾天沒休息了。”
我只能苦笑著作答。
在包頭徘徊了一陣子,事情沒有任何結果,我就買好了車票,在車站待著。時間還早,我也沒有力氣去逛,就在候車室的座位上枯坐著。還好,包頭火車站的人很少,我找了個座位坐定,沒幾分鐘,便昏昏沉沉地進入無何有之鄉了。
雖然沒睡多久,但是醒來之後,精神好了許多。實在懶得動,我繼續坐在座位上發呆。
我所坐的座位對面,坐了三個人:一個年輕的少婦,一個戴眼鏡的六七歲的小男孩,一個三歲左右的小男孩。
那婦人對六七歲的小男孩說車上要注意什麼,似乎是要送這孩子出門去。
戴眼鏡的孩子手上拿著一本花花綠綠的書,看得很認真,偶爾會點點頭,不知道是在應答那婦人的叮囑,還是在對書中的內容表示認可。
三歲的小男孩手上拿著吃的,在座位周圍來回晃悠。
那三歲的小傢伙甚是可愛,一個學生模樣的女生從座位旁經過時,被他可人的嬌憨給迷住了,順手拿出一個果凍遞給他,小傢伙毫不含糊地接了。
婦人在邊上看見了,對小傢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