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剛過,工作日的早晨,位於朝內大街166號的人文社大院門口人來人往。
李曙光將腳踏車停到車棚裡面,跟同事們挨個打著招呼進了樓。
他把公文包放下,用抹布擦了擦桌子,又去打了壺熱水準備沏點茶,同事們陸續到來,有人伸著杯子跟他要水,李曙光一一給大家倒上。
“老李這服務,真是到位。”同事們玩笑道。
李曙光面上笑呵呵的跟大家閒聊了幾句。
每天工作的前奏結束,他便坐了下來準備進入工作狀態,他從辦公桌右側堆的一堆書稿當中抽出那份昨天還沒審完的稿子。
翻到夾著書籤的那一頁,正打算繼續看,卻聽見有人在叫他。
“老李!”
李曙光一開頭,只見社裡發行部的陳志和滿臉笑容的站在門口。
“老陳啊,什麼事這麼高興?”
“當然是好事。”陳志和走進辦公室,坐在李曙光對面,拿起他還沒來及收起來的茶葉罐。
“什麼好事?”
陳志和笑而不語,李曙光會意的起身給他沏了杯茶,“這回能說了吧?”
陳志和得意的輕啜一口茶,不想卻被燙了一下,哆嗦著嘴放下了茶杯。
“你這也太燙了。”
“剛打的熱水,能不燙嗎?說正事,什麼好訊息?”李曙光追問道。
“《賴子的夏天》賣的不錯。”
“就這?我看你是來混茶葉的吧?”李曙光聽完有些不滿。
《賴子的夏天》當初在《當代》發表,一舉幫助《當代》打破50萬份銷量,這幾期銷量雖然有所回落,但銷量仍穩定在35萬份以上。
這個數字跟《賴子的夏天》發表之前的13萬份比起來可以說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說句不誇張的話,《賴子的夏天》可以說是一舉將《當代》從準名刊帶到了名刊的水準之上。
這就是好作品的魔力!
《賴子的夏天》能將刊發它的雜誌帶到如此高度,出版賣得火爆,又有什麼稀奇的?
“誒,什麼叫混茶葉?我這麼說可是有依據的!”
“有什麼依據?”
“燕京發行所那邊讓我們準備加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