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城舊時有東富、西貴、北貧、南賤的說法,老百姓傳的版本有好幾個,反正總結起來就是——
富商是多住在東城的,達官貴人住在西城,北城一般是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南城住的人員就複雜了,除了窮苦百姓,還有許多行走江湖的打把勢賣藝的人。
對於許多燕京人來說,看看衚衕裡四合院的結構就能知道以前的主人是個什麼身份。
當官兒的,院裡屋上的瓦都是雙層的,而百姓家屋上的瓦只能是單層的;
當官兒的,大門的門框上有柱子,百姓家是不許有的;
當官兒的,門前有石墩,圓的是武官、方的是文官;
還有的院子門前放的是或蹲或趴的獅子,說明主人家是皇親國戚,獅子越大,跟皇家的關係越近。
門框上有四根柱子的是四品以上官員的家,兩根柱子的是四品以下官員的家。
進了衚衕,林二春滔滔不絕的跟林朝陽顯擺著他最近這些日子看房子學來的知識。
林朝陽不禁對他刮目相看,“行啊!老林同志,來燕京這才半個多月,快趕上老燕京了!”
林二春面露得意之色,嘴上卻低調道:“看得多了,自然就懂了。”
到了院子門前,林朝陽按照林二春跟他說的相看這家的院門。
門前沒獅子,不是皇親國戚。門上也沒柱子,不是官員。門前倒是有石墩,但大小就跟大一點的磚頭差不多。
“您給我指導指導,這是個什麼家庭?”
“這家啊,是官兒也不是官兒。”
“什麼意思?”
“宦官的宅子!”
“太監啊?”
林朝陽沒憋住,差點樂出聲。
老林同志進了燕京,文化水平明顯受到了極大的薰陶,連“宦官”這詞都會了。
“咋滴?瞧不起太監啊?”林二春問道。
“那倒沒有。”
父子倆閒聊著,敲響了院門。
開門的是個長臉三角眼的年輕人,正是房主,叫李全福。
打過招呼進了院,李全福帶著林朝陽父子倆看了一圈院子。
進了院門後是山水影壁,上面的圖案已經模糊。第一道院子南邊有間朝北的倒座房,現在處於閒置中。
經過垂花門進入了正院,院裡有兩株石榴樹分別立於院子東西兩側,這個季節都禿了。
院裡有正房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格局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