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和知道那些普通老百姓都不過是一時之勇,一旦面對分毫的阻力便會立馬放棄。
就好比現在,朝廷只是在城門外稍微喊一聲“只誅賊首”,那些對自己感恩戴德的平民百姓便會想著割下自己的頭。
因為他贏不了朝廷。
當那些被精米白麵圈養的殺戮機器到來,所謂的幾十萬布衣軍不過一觸即碎的散沙。
很簡單的道理。
“我們還有機會。”
許和難艱難的坐起來,拿起樹枝在地上比劃著地圖。
“起初我做好了死的準備,農民起義不能稱之為造反,起義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大家都活不下去,讓上頭知道下面的情況。往往造成的破壞越大,那麼天下獲救的可能就越大。”
這是許和腦海中忽然冒出的想法,也是當時他付諸行動的最主要驅動。
農民起義不承擔改天換地的責任,本質上就是為了破壞,為了清掃那些世家,為了讓人有口飯吃。
歷朝歷代,農民起義無論成功與否,最終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狀況都會得到改善。若是得不到改善,那麼破壞就會持續到改善的那一刻。
要麼舊朝革新,要麼新朝建立。
三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
當許和看到從天下各地趕來的軍隊時,他又發覺一件事情。
如今只能新朝建立。
軍隊根本不是朝廷的,都是世家的。
“既是建立新朝,何不讓我來?這天下士紳可取,我一介布衣為何不可?”
鐵牛道:“可我們只有一百號人了。”
“起義借勢,造反看人。我雖有百人,卻勝於10日前的百萬之眾。”
許和一掃頹勢,雙眼炯炯有神,一瞬間在場所有計程車兵受到了感染,心中的惶恐消去大半。
領導者有時決定勝負便是如此。
如果連許和都絕望了,那麼他們這些追隨者也很難燃起鬥志。
“此天下論英雄,為吾與汝等也。當為天下爭民,立萬世太平,百業平等,人無良賤。”
許和一身精氣神恍若迴光返照一般,化作火焰熊熊燃燒。隱約間他看到了一位將軍,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將。
他名李武曲,當是那降世的武曲星。
生而知之,當立萬世太平。
而圍在他周邊的那些布衣軍將士,彷彿是飛蛾撲向火焰。
紛紛單膝下跪,齊聲道:“百業平等,人無良賤!”
次日,許和便可上馬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