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如此寫下記錄。
記錄一,仙宮建築宏偉,極盡奢華,據傳是由太陰星君親手打造,故無法透過建築來衡量施工的財力與社會水平。
記錄二,仙道時代的二把手,清玄道人步入老年,天人五衰。
記錄三,祝雪,陣法集大成者,仙宮時代城市規劃總工程師。
記錄四,仙宮時代社會穩定,法治明朗,初步進入復興階段。
由於這是清玄的記憶,調查小組的視角一直鎖定在清玄方圓5千米,5千米就是普通人與頂級強者最本質的差別。
一個是看到的,另一個是感知到的。
普通人的記憶只侷限於自身所看到的,而頂級強者的記憶是以他為中心周遭的一切。觀看前者的記憶就只是觀看觀看後者的記憶,宛如進入一個虛擬現實。
道行越高實力越強,記憶就越真實。
調查小組可以逛遍仙宮的大半區域,參觀其中仙宮的統治機構。
仙宮內部分三司,統御司,船舶司,雨司。分別對應的是管理,交通,生產。
統御司最大,旗下下有35個工作部門,包攬了社會的各個方面。雨司其次,只有12個部門,包攬與生產有關的一切事物。
其中部分龍族組成的水府就是歸雨司管理。
船舶司,相當於現在的交通部門,但權力與職責不是一個量級。
它設立是為了應對以後有可能再次來臨的天災,如果大洪災仙道有足夠的飛舟,那遷徙將變得無比簡單。
以前不需要,也沒有專門用來運人的飛舟,因為仙道不是為凡人發展的。更不可能閒著無聊,花費大力氣建造大量的飛舟。
如今仙人治下,他覺得需要,那便是需要。
趙四,朱雲偉,徐丹婷三人分到一個小隊,他們逛了一圈下,林林總總記錄了3萬字的資料。
徐丹婷秀眉微皺,疑惑說道:“怎麼沒有科研技術部門?法術應該也需要研究創新,按理來說仙宮不應該沒有。”
逛了一圈下來,仙宮的組織架構比較完善,可唯獨缺少了科研技術部門。
硬要說的話,花園裡那個小姑娘算一個,研究陣法的。
“可能在其他地方。”朱雲偉猜測道,“仙道時代號稱萬法昌盛,學術氛圍應該很濃才對。”
“二位,有沒有一種可能,修行文明與現代不一樣。”
趙四回過頭來開口說道:“每一個修行大能都是其領域的頂尖科研大拿,而修行上的事情很少是公開的。你們以為是研發科技呢,需要一大幫人在旁邊記錄資料。”
他經常接觸大神通者,大哥又最強的那一個,在見識方面比兩人要高上不少。至少趙四深刻明白,最頂尖的那些強者都是全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