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君生於神州最鼎盛的時代,活躍於神州最動盪的時代。他學習的是反諸侯反封建,他見證的是凡人對修行之人的俯首乞憐。他的眼前是動亂的世界,他的背後是太平的社會,而他就是抵在中間那根朽木。
“在是一個宰相之前,在是一個地區領袖之前.我還是一個父親,還是一個外公。我不想多年以後我的女兒跟我外孫說,孩子你不能修行,你是一個廢物,你要跪下。”
他不同於其他人,他從未想要從李易身上獲得什麼或利用對方達成某種目的。
他深愛這片土地,僅此而已。
“我個人微薄的身軀是早晚有一天會入土的,但神州的百姓會永遠站在這片土地上。”
李易深深的看了他一眼,隨後輕拍三下他的肩膀,力道不重不緩。
他說如此肯定說道:
“這就是超凡脫俗,你是一位大能強者潘君先生。”
道人負手悠悠離開,那牆壁與陣法對他來說形同虛設,就這般踏著晨曦踩逐漸復甦的都市消失。
隨後一道聲音如風般飄然而來。
“而那些人才是凡人。”
本來李易還在考慮這件事情該怎麼解決,或者讓小七處理一下。畢竟他只是一個人,現在又是和平年代,總不能像當年劍宗的時候那樣一遍一遍殺過去。而且歸根結底這是屬於官府的事情,是屬於全社會的事情,只有那寥寥無幾的因果屬於自己。
拐彎抹角的栽贓陷害,他可以管也可以不管。如果官府拿這個來讓他出手,說不準他一個不順眼還要敲打官府。
庸人把李易當成了聽從於因果的機器,認為他只要有因果就一定會火急火燎的跑出來大開殺戒。或許是《大雷音書》和《通玄書》給世人的印象,認為他是十全十美的,認為他是大聖人,也反之總是將救苦救難寄託於自己身上。
所以李易才說不像自己,那些自傳都不像自己。
這世界上萬萬億人,每天都有數以百萬的人死去。路上遇到車禍他會幫忙抬一手,見到老人摔倒也扶一扶,太遠的人他夠不著也不會主動跑過去幫忙。
所以李易沒有他們的壞毛病,自己擔不起的事情從來不會去扛。
而因果,他想今天殺人活不到明天,他不想今天殺也沒人能逼自己,他甚至可以無視因果。
凡夫畏果,拿因果說事之人不過庸俗之輩。因為他們承擔不起後果,而李易能夠承擔一切因果,所以他行事全憑喜好。
而現在正印證了那句話,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當人們需要英雄的時候總會有人奮不顧身的站出來。而不是想著自己,也只會把希望寄託於自己。
百姓尚且懂自力更生,有些人只會嗷嗷待哺。
陽神迴歸肉身李易坐在路邊的小攤上,對著老闆吆喝道:“老闆,腸粉怎麼還沒好?”
“來了來了。”
正當李易吃著腸粉時,忽然天人感應讓心底稍稍泛起了些許明悟,他不由得望向了天邊。
最初的目的他是想讓小七去管一下的,但不知為何對方顯然不在天都,甚至不在周地。現在李易知道對方去哪裡了,早早就跑出神州外面去了。
“比人家差了一點,小七你落了下乘。”
——
呂宋以西,神州之外,一片荒蕪的島嶼之上,漲潮時一片汪洋,退潮時只剩點點海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