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經濟,大而化之,商業,工坊,農業……方方面面皆是。不過今日我就針對性的說說商業。”
夏言來了。
“伯爺在上課。”門外,孫重樓低聲道,他知曉少爺不避夏言,所以任由老頭靠在門邊,眯眼聽著。
“最早的時候並無貨幣,先民們是以物換物,這說明什麼?說明商業的存在,對於人類而言必不可少。”
這是起源!
夏言微微頷首。
蔣慶之說了些商業的發展,話鋒一轉,提及了核心。
“民以食為天,每一個王朝的崩潰,都和糧食有關,故而歷朝歷代農耕都是重中之重。更早的時候,譬如說漢唐,重農抑商成為國策。”
夏言雙手抱臂,心想這小子難道還能把商業講出花來?他想到了自己柄國的那些年,商業蓬勃發展,這也算是政績吧!
“到了前宋,坊牆被推倒,商業空前發達。商人的地位也空前之高。故而前宋經濟發達,至今無出其右。”
“到了本朝,太祖皇帝鼓勵商人貿易,為此興建了市場。不過本朝的風氣有些怪,士大夫們說商人重利輕離別,商人就是賤人。”
夏言笑了笑,在他看來,商人狡黠,見縫就鑽,若是不加限制的話,天知道這群人會弄出什麼事兒來。
“不過,我並不看好當下對商人的態度。”
“表叔,為何不看好?難道商人還敢衝著朝中齜牙不成?”
“人心永不知足!”蔣慶之的聲音中帶著些嘲諷的味兒,“老三是個寬厚的。如此,我給你一個題目。”
“表叔吩咐。”
“晚些回去後,你自己去查查京城計程車大夫、權貴等人家,有多少人家經商。”
“是。”
“第二個題目。”蔣慶之看了裕王一眼,心想這位可是隆慶開關時的帝王,可見彼時對商業的豁達態度。
“為何不能抑商?”
裕王趕緊記錄。
“其三,為何必須收商稅。”
“其四,若是不收商稅,放任商人,對大明國祚會有何影響。”
蔣慶之說道:“四個題目,抓緊去做。”
“是。”
下課後,兩個皇子出來,見到夏言都行禮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