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首的是個小吏,他翻身下馬,踉蹌了一下後,手腳並用的爬起來,來不及行禮就稟告道:“有漁民發現了倭寇。”
孫連元面色微變,“多少人?往哪邊去了?”
“說是在椒江出海口那一帶發現的,五艘船,大約數百人,他們順著逆流而上……”
孫連元舉起手,閉上眼,“順著椒江逆流而上,海門衛在作甚?陳勃這個指揮使在作甚?坐擁數千官兵,卻視而不見?”
馮缺說道:“府尊,海門衛官兵怕是並未察覺啊!”
“逆流而上,避開海門衛,哪裡是倭寇的目標?”
“葭沚!”
“葭沚!”
二人幾乎是同時開口。
“快馬趕往海門衛……怕是晚了!”孫連元跺腳,“速去海門衛,令陳勃出擊。”
“等等。”馮缺叫住了幾個軍士,“若是倭寇遁逃,讓陳勃不可追擊。”
軍士看著孫連元,這裡做主的是這位。
孫連元眸中多了不甘之色,馮缺坦然看著他,片刻後,孫連元嘆道:“就照著說。”
“是。”
馬蹄聲遠去,馮缺苦笑道:“若是海門衛追擊,下官擔心被倭寇反手一擊。海門衛若是大敗,府尊,椒江一線門戶大開,倭寇或是沿著靈江西上,可突襲我府治所在臨海,或是走陸路,可洗劫湧泉一帶,防不勝防啊!”
“當年信國公建造了海門衛,本以護衛椒江入海口為目的,沒想到今日卻成了倭寇橫行的口子!海門衛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
孫連元怒道:“如今本官最擔心的是一旦葭沚被洗劫,倭寇趁著颱風過後,各地民心不穩之機,趁勢深入!”
“府尊,為今之計,只有傳令各處戒備。另外,令海門衛枕戈待旦,派出人手查探倭寇蹤跡……”
“也只能如此了。”
孫連元站在城門外,看著外面沸騰的靈江,苦笑道:“說來本官對那位從無好感,可此刻本官卻格外想見到他。”
……
牛頭頸山和小圓山一南一北,恍若一扇大門鎖住了椒江出海口。
而海門衛就建造在椒江南岸。
衛城上,海門衛指揮使陳勃面色嚴峻,“發現多久了?”
指揮僉事沈兵站在他的左側,看著椒江上游方向,沉聲道:“就在今晨,有人去岸邊檢視漁船,發現了五艘船。”
“確定是倭寇?真倭多少?”陳勃問道。
“說是大多穿著兜襠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