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臣子不甘心之餘,又忍不住腹誹,顧榮到底給謝灼灌了什麼迷魂湯。
當初,先是觸怒貞隆帝,雨夜罰跪,又勞駕永昭長公主出面,求得太后賜下懿旨。
而後,顧榮敲登聞鼓告父,謝灼代其受廷杖三十。
大婚之日,更是在眾目睽睽下立誓,終此一生,從一而終。
眼下,大勝歸來,名望聲譽盛極一時,竟以軍功換不納二色的恩旨。
簡直是匪夷所思,也愚蠢至極。
男歡女愛風花雪月,不過是錦上添花的東西,這世上哪有位高權重者,守一人終老。
常言道,男子窮極一生所追求的無外乎,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
謝小侯爺不是瘋了,就是在佛寺清修魔障了。
“謝侯爺和謝侯夫人實乃天作之合。”
明御史像是察覺不到大殿的詭異氛圍,擲地有聲的喟嘆著。
"明知此中內情,仍向謝侯進獻香玉者,其叵測用心昭然若揭?分明暗藏殺機!"
“謝侯乃天生將帥之才,國之柱石,萬民所繫。縱是玄之又玄之事,亦當謹慎小心視若雷霆,寧信其有,不信其無。”
席老尚書眸光微閃,心念轉動,故作恍然大悟,驚撥出聲,附和著明御史。
席家已經獲益良多,適可而止,方能長久富貴。
席家,不需要再出一個后妃了。
否則,鮮花著錦,烈火烹油,悔之晚矣。
出身平平的顧榮能一步步走到今日,真當是運氣好嗎?
攥的住謝小侯爺的心,是顧榮的本事。
能讓喬老太師大張旗鼓操辦認親宴,也是顧榮的本事。
喬吟舟年輕,或許會因昔日情分一往無前。
但,在朝堂之上屹立不倒的喬老太師,絕對權衡利弊過。
見狀,喬老太師也面露思索之色,煞有其事道“如此一想,席尚書所言有幾分道理。”
一語,定下了寒門、清流一派的官員基調。
見風使舵本事越發精進的蕭仲春不甘其後“謝侯所請,也算情理之中。”
其餘官員愈發愕然,心下驚疑不定。
這一尊尊枝繁葉茂、位高權重的大佛,到底是在討好、攀附謝小侯爺,還是在聲援離經叛道的顧榮。
顧榮,當真是他們以為的卑弱孤女嗎?
文武百官的臉色,變來變去,煞是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