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吟舟和顧榮……
唯得有緣無份四字。
那日,吟舟聽聞顧榮險些被沈其山夫婦逼的以金簪刺喉,自盡而亡,便猶如失了靈魂的靜默雕塑。
魂不守舍。
而後,在數次提筆作論,卻頭腦一片空白後,終於下定決心,跪在松鶴院外,求他網開一面,允其提前求娶顧榮,搭救顧榮出苦難。
他和吟舟,有約在先。
如若吟舟三元及第,則由他出面說服吟舟的母親接納顧榮,再續幼時婚約。
吟舟等不及明年春寒料峭時的會試,更等不及春暖花開時的放榜。
為了求他鬆口,最是有主意的吟舟承諾他,日後仕途皆按他的安排。
三思之後,他同意了吟舟所請。
吟舟歡喜的攜蓮鷺花紋玉佩探望顧榮,又蕭索落寞的離開。
顧榮拒絕了吟舟。
而他也知道了顧榮在拒絕吟舟時所說的那番話。
所以,他得承認,顧榮的的確確如明御史所言的那般,才貌雙全,膽識過人。
且,清醒理智。
這樣的人,實際上是很適合做高門大戶的當家主母的。
可惜了。
顧榮這朵長了刺的花,再不回落回喬家。
喬老太師心緒複雜,繼續朝宮門外走去。
宮門口。
兩鬢變白的謝老夫人並未身著雍容華貴繁複精美誥命服,而是一身素色衣裙,跪在風雨裡,越發顯得單薄可憐。
手中捧著牌位,一遍遍重複教孫不嚴,惹陛下震怒,願代孫受罪。
越來越多的官員,聞訊而來。
這一幕,令不少官員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