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南巡大半年,用了很多手段,和南寧王交鋒,南方軍鎮半年來變動頻繁,但最終依舊沒有動搖根基。
由此可見,她並沒有啃下這一塊硬骨頭。
而女帝自知時日無多,已經耗不過南寧王了,於是在臨行前,這才祭出了另一個底牌殺招。
密令胥王手下的暗探,襲殺南寧王世子,以此激怒南寧王,反正她已經活不了多久,如果能借此機會,讓南寧王背上弒君的罵名,絕對是大賺。
與此同時,她早就密令東西兩路軍鎮親信,時刻準備對南方形成包夾。
只要南寧王敢動手,那便以雷霆之勢,將其武力剿滅,哪怕拼著內亂一場,也好過流毒無窮。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錦皇子才能輕易調動兩鎮兵馬策應。
但可惜,南寧王不是傻子,沒有上當。
再加上帝都這邊,錦皇子處理及時,使得女帝這一手“自爆”沒有得逞。
沒有辦法,女帝只能施行備用方案。
在她歸京之後,便將胥王指使行刺的事情,翻了出來,以此為藉口,正式推行削藩政策。
主要削弱一種藩王的領地,兵權,以及最重要的爵位世襲。
一時間,天下譁然。
各鎮藩王自是反對聲連連,但女帝為此早就籌備多年,如今找到一個合理的藉口,又怎麼會輕易罷休。
三個月後,負責扼守北方關隘的白冰軍團南下入關,以雷霆之勢,將反對最為激烈的兩位藩王強行鎮壓。
其他人頓時不敢作聲了。
削藩政策得以順利推行,全國十二處藩鎮遭到削弱,但政令在南方,卻是難以施行,南寧王這個硬骨頭,可不是單純一紙削藩聖旨就能拿下的。
女帝多年的謀劃,也在這一刻,顯露出崢嶸。
她在以身入南巡的同時,東西兩鎮大軍已然做好了準備,再加上藉口削藩南下的白冰軍團。
三路大軍齊至,隱約已對南方形成了包夾之勢。
共計七十萬大軍,兵鋒直指南方。
這一切,都是早有準備,當然南寧王也不是吃素的,在女帝頒佈削藩諭令的時候,他就知道最終是衝著自己來的,於是在第一時間,組織南方軍隊做好防守,同時勾連其他藩王,構建防線。
同時,傳出女帝時日無多,全靠服用續命丹續命的謠言,認定女帝已和當年敖帝一樣,被丹藥影響了神智,這才做出倒行逆施之舉,拒不接受削藩指令。
甚至,隨時準備舉兵入京,兵諫女帝退位,匡扶社稷,撥亂反正。
一時間,雙方大軍超過百萬,在南陽一帶互相對峙。
大戰似乎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