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澈的到來幾乎又吸引住了所有人的視線,別說是這畫舫之上,便是連秦淮河邊都有少女尖叫之聲一陣又一陣的傳來。
然而與少女們的欣喜若狂不同,畫舫之上更多的人看到他時還是緊張多於豔羨,畢竟作為桓大司馬之子的身份還是很不一般,哪怕是庶出,也令人望而生畏。
何況他本人所散發出來的氣場就很強大,這是一種彷彿與生俱來就令人不得不臣服的威懾力。
謝玄也禁不住跟著緊張起來,如果說這畫舫之上還有一人能對顧鈺造成威脅的話,那麼這個人一定就是桓澈。
桓澈這個人實在是行事詭譎高深莫測,你無法猜測他會提什麼問題,或者說他下一步會做什麼?
而就在謝玄的目光投向他時,桓澈也若有所疑的看了謝玄一眼,然後才將視線轉到了顧鈺身上,他的目光十分的幽深而銳利,帶著幾分審視和猜疑,在顧鈺的眉目間仔仔細細的打量了一番。
迎著他的目光,顧鈺也不禁憤然的握緊了拳頭,她十分清楚桓澈這樣的眼神到底意味著什麼,前世她便恨極了他這樣的眼神,好似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中一般,令人無從躲避。
實在不耐煩他這樣的審視,顧鈺便乾脆打破寂靜,抬手果斷道:“那就請桓郎君出題?”
哪知桓澈卻將袍袖一甩,走到了一旁,冷聲道:“還是由他們先出題吧,我怕待我一開口,也就輪不到他們來與你辨了!”
聽到桓澈這一句的虞楚頓時一怔,這話說得,現在的年輕人怎麼一個比一個狂?
顧鈺也便沒有理會他,而是走到了王五郎面前,行了一禮,道:“那便請王五郎君先出題。”
王五郎回了一禮,訕訕一笑,搖著蒲扇道:“你就告訴我,詩經裡有云,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是何解?”
顧鈺訝然,沒想到王五郎竟然出如此簡單的題,再見他一副放蕩不羈調笑的樣子,心中不禁暗道:莫非王五郎已經認出了我的身份?
心中這般想著,她也十分認真的回答:“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原是一首賀新娘詩,不過,愚以為,桃花顏色深淺不一,也是暗喻了時光之交替。”
“妙解!”王五郎一拍扇子道,“我這一關便算你過了!”
顧鈺更是一呆,這就算過了?這時,人群中也有人笑道:“哈哈哈……王五郎竟然問這麼簡單的問題,分明就是在捉弄人家嘛,這算什麼比試考核?”
王五郎便將扇子一甩,頗為憤然不悅道:“喊什麼喊?沒聽說過大道至簡易,小道至繁難嗎?簡單的問題不在於它簡單,而在於所給的答案是否精妙,試問各位,誰還有比這位沈氏小郎更為精妙的見解?”說完,還補充了一句,“注意你們的風度!”
人群之中頓時鴉雀無聲,那虞正更是吹鬍子瞪眼啞然無語,但轉念一想,的確所有人讀到這首詩時首先想到的便是女子的年輕美貌,誰還會往更深的一層意思想?
見沒有人吭聲,王五郎才滿意的點頭,朝顧鈺一笑,然後一指身邊的王七郎道:“這是我七弟,我七弟提的問題可能會難一些,你要有心理準備。”說完還附在王七郎耳邊說了一句,那王七郎臉色微微一變,連連點頭。
待他的目光看來時,顧鈺便又向他施了一禮,道:“久仰琅琊王七郎之大名,請王七郎出題!”
王七郎亦回了她一禮,問道:“那就請沈氏小郎告知,‘內聖外王‘之說,始見何處?”
顧鈺點頭答道:“內聖外王之說,首見於《莊子*天人篇》,聖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於一道,是故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上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
“何解?”王七郎又問。
顧鈺便道:“內聖要求人以修身養德為己任,外王便是冶國齊家平天下,莊子以此言注論語,與孔子之說,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有異曲同工之妙。”
顧鈺一說完,王七郎的臉色便是大變,眼中閃泛出些許驚異之色,不禁也道了一聲:“妙解,未想小郎君竟是儒玄雙通,請恕在下還有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