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王上,臣認為大儒此時出兵正是時候!”
戲志才似乎知曉李承乾之意,很光棍的第一個站出來說道。
“哦?戲志才,你確定多線開戰於我大唐無害?”
其實,看戲志才這麼果斷開口,以及李儒等人那淡定的模樣,李承乾就知道,多線開戰應當無事。
畢竟,此時的大唐無論是軍力,還是國力,都足夠大唐進行大規模的征伐!
何況,王陽明也不是信口開河之人,既然他能主動開口請戰,定然也是考慮過方方面面的事情。
“回王上,臣敢肯定,多線開戰,於大唐有益無害!只是......”
戲志才猶豫了一下,似有意猶未盡之感。
“休要吞吞吐吐,快說!”
李承乾頗為不悅的擺擺手,示意戲志才繼續下去。
“回王上,多線開戰唯有一處不好,那就是吾大唐之文官儲備不夠!”
戲志才面色有些不好看,這一點,說重要也重要,說不重要也不重要。
缺少大量文官是大唐目前最大的弊端,五郡中除了關中郡有李承乾親自把持,挑選了一些文官上任,還算是文官充足外。
其餘四郡文官大量不足,很多地方還是大唐軍中將領在代替文官之職。
還有一部分文官是原四國的舊臣,忠誠度難以保證。
一到戰事有變,難保這部分文官不會作亂。
同理,大唐一旦進入大規模擴張之之時,文官緊缺,著實是個極大的麻煩。
“這確實是個問題!”
李承乾以手扶額,陷入沉思。
“諸愛卿可有解決之法啊?”
思索了一會,不得其法,李承乾抬頭望向周遭眾人,眼神中透露出濃濃的詢問之意。
“回王上,臣以為可啟用科舉選才!”
長孫無忌踏前一步,眼神中閃爍著奇異的光芒,昔年他跟隨那位傳奇帝王,科舉制一開,大呼‘天下英雄盡入吾榖中矣’,不知道今生這位,是否會和那位一樣。
恩?
李承乾眼前驟然一亮!
用力一拍桌案,他居然忘了科舉這麼重大的事情!
要是兩年前就啟用,又怎會有如今文官儲備不夠之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