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位名叫羅志偉的高管舉了舉手,說道:
“袁總,我個人覺得吧,咱們其實大可不必在醫藥工廠的收購問題上犯難,不妨換一個思路試試。”
袁澤好奇道:“哦?換什麼思路?”
羅志偉正色說道:“現在的醫藥行業,資本化成型後,整體來說還是比較開放的,除了自研、自產、自銷外,還可以走cxo的路子,也就是醫藥外包。
這個領域裡,藥品的研發外包和生產外包都比較成熟了,尤其是國內的一些cxo龍頭,把這些東西都做到了產業化。
比如某康德,在cro(醫藥研發外包)、cmo(醫藥合同定製生產)和cdmo(醫藥合同定製研發生產)領域,已經形成了一體化服務,還是很值得信賴的。
很多初創的醫藥公司,為了減少研發和生產環節的成本,基本上都在走外包的路線。”
羅志偉這番話並非胡扯,屬於當前的時代趨勢。
甚至在大a的醫藥板塊裡,cxo板塊的增速,近幾年來也都一直位於整個醫藥行業的增速前列。
可見確實不少藥企,都在走這條道路。
不過,袁澤對此卻有些不太認同,他輕笑著說:“醫藥外包,在前期確實很省心省事,某康德我也知道,大a醫療服務板塊裡的龍頭上市公司,名聲還是值得信賴的。
但現在的市場格局每天都在轉變,全球化也面臨解體,誰也不知道未來會變成什麼樣。
搞不好,到時跟晶片一樣,自己沒掌握核心的生產製造技術,一旦被別人卡脖子,那就麻煩了。”
“袁總說得沒錯。”一旁,詹平聞言點了點頭。
他本人倒是非常認同袁澤的觀點,醫藥外包這玩意兒,雖然目前看來是趨勢,很多藥企都在朝這方面靠攏。
但它最大的壞處在於,把自己的核心技術交到了別人手裡,還是心甘情願的那種,求著塞給別人的。
詹平接過話說道:“羅經理的這番建議,出發點是沒錯的,如果咱們公司要開展彷製藥的業務,因為不涉及核心技術,專利也是過了保護期的,走cxo路線沒問題。”
說著,詹平頓了頓,又沉聲道:“但是,目前咱們公司要搞的藥,是自己研發的新藥、原研藥,那就萬萬不能走cxo路線了。
別看o方便省事,甚至可以節約不少額外的成本開支。可據我所知,每年都有不少在這上面因為原研藥專利問題而產生糾紛的官司。
所以,有些東西的成本和開支,它是萬萬不能省的。”
“詹總的話,我完全贊同。”羅志偉連忙回了一句,訕笑道:“剛才是我想當然了,沒有考慮周全,袁總,詹總,您二位就當我的話是在放屁得了。”
袁澤擺了擺手,微笑道:“沒事,有什麼觀點可以大膽地說出來,咱們一起討論,錯了就否定,但如果是對的,那就採用。
不過,關於醫藥外包這個問題,我和詹總的看法一致。
或許很多醫藥企業,都覺得醫藥外包是大趨勢,可以追逐,但那是別人的事兒。”
袁澤收斂了笑容,嚴肅地說:“我不否認醫藥外包路線對於最佳化整體醫藥產業結構的促進作用,但那不是我們要走的路子,至少現在不是。
而且把自己的研發和生產環節都交給別人,這意味著,咱們能不能好好地生存下去,與我們自身的努力沒關係,而是依賴於別人的良知和協議。
畢竟,一旦涉及的利益足夠大,總是會有人敢破壞遊戲規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