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最近的日子剛剛好過起來,透過他們在外積極的推廣,被牧野科技誒卡掉的那部分流量開始從其他渠道逐步找了回來,一點點把之前負面的影響找補回來,陳同這個時候絲毫都不敢鬆懈,他一直覺得牧野科技會做門戶網,只是不知道會在什麼時間上馬,但是這次牧野科技為三個明星的內地行預熱,讓他看出了些許端倪。
陳同找到新浪高層說出了自己的擔憂,陳同這段時間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一旦牧野科技上馬門戶網,新浪該用什麼來跟它競爭,但是面對牧野科技這樣以強大的生態為核心的巨無霸,他確實想不到什麼行之有效的辦法,新浪在任何方面都不能跟牧野科技相提並論,唯一的內容優勢也是在牧野科技還沒有開始做內容的前提條件下才成立的,一旦牧野科技也開始做內容,陳同覺得以李牧做事的能力,他的門戶網在內容層面不見得會比新浪差。
面對陳同的擔憂,新浪高層並沒有立刻意識到其中埋藏的危機和隱患,CEO問陳同:“從目前牧野科技那邊透露出的情況看,這次好像主要是張國容和莫紋蔚跟3321的慈善合作吧?你也知道3321和牧野科技都是李牧的產業,他肯定會想讓牧野科技趁這個機會借點光,但未必就是要做入口網站。”
陳同說:“跟蹤報道總要有個合適的載體,牧野科技現在沒有適合做這種資訊傳播的載體,入口網站的可能性最大!”
CEO問他:“會不會是貼吧呢?李牧最近把明星貼吧炒的非常紅火,現在貼吧的流量和使用者粘度都有很大的提升,他藉著這個機會在貼吧裡再做一系列活動的話,貼吧的流量肯定還會再創新高。”
陳同說:“他已經把幾百個明星都弄進貼吧裡常駐了,這時候如果還以貼吧為載體做跟蹤報道,意義並不算大,我覺得他肯定不會這麼簡單。”
說著,陳同擔心CEO再次犯下輕敵的錯誤,忍不住提醒道:“您別忘了,之前大家也都覺得李牧不會也沒辦法因為UC的原因報復我們,但我們還是被他抓住了弱點、讓他狠狠的坑了一次。”
CEO面色尷尬的點了點頭,說:“如果李牧真的要做門戶,你覺得我們該怎麼應對呢?”說著,他不等陳同回答,自己又說:“其實我也擔心過這個問題,可能整個網際網路行業都擔心過這個問題,如果有一天牧野科技做了跟自己一樣的業務,自己該怎麼應對,我想了很久,但是也沒有任何頭緒,我覺得如果牧野科技真的做了入口網站,我們只能寄希望於兩點,一個是新浪和牧野科技使用者之間的差異化,再一個就是新浪的死忠使用者,依靠這兩點起碼還能守得住新浪的半壁江山。”
陳同點了點頭,說:“眼下看來,我們確實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應對牧野科技的威脅,而且李牧手裡的資源太多了,使用者量級非常大也就算了,現在又跟那麼多的明星打好了關係。”
說到這裡,陳同腦海中忽然靈光一現,他被牧野科技的動作啟發,想出了一個新的內容模式。
在腦海中梳理片刻之後,陳同向自己的領導建議:“我們能不能在在新浪網做一個線上的明星訪談節目?”
“明星訪談?”CEO皺了皺眉頭,問他:“你的意思是模仿牧野科技做跟蹤報道?”
“不是。”陳同說:“我覺得我們最好是能夠做成一個特色的專題頻道和一個專題欄目,比如我們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就請一個明星到新浪來,參觀新浪公司、與新浪員工互動、接受新浪採訪,並且最後由新浪將文字、圖片以及影片新聞釋出到新浪網上去,這樣可以利用明星的影響力持續來吸引使用者關注,維繫流量。”
CEO詫異的問道:“這不正是李牧擅長的嗎?他手裡有這麼強大的明星資源,如果他模仿你去做,你根本沒有活路啊!”
陳同急忙說道:“任何模式都不可能杜絕複製,但是我們可以在模式本身的內容上想辦法,一方面揚長避短,一方面做出自己獨特的內容來。”
說著,陳同又繼續解釋:“我覺得,如果我們做這個節目,那我們選取的明星範疇可不僅僅侷限於歌星、影星組成的娛樂圈,我們完全可以根據社會時下熱點來制定不同的主題,比如今年世界盃很火,我們可以請幾個足球界的明星過來;過段時間體操、游泳還有乒乓球各種世錦賽,我們也可以請相關的知名運動員來接受採訪,甚至我們可以邀請著名的導演、編劇、作家,總之我們要根據熱點來四兩撥千斤,牧野科技現在只是跟歌手群體關係很好,但是歌手太多,如果只做歌手,同質化嚴重,使用者也會審美疲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