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坐不住了,直接急匆匆的奔向了衛生巾,開始洗漱……
原本十分鐘的洗漱時間,在村正大朗帶來訊息後,直接縮短到了三分鐘,就洗漱完畢。
而後跟著村正大朗一起,直奔神戶鋼鐵廠而去。
這家鋼鐵廠,在東京這裡已經建廠快百年的歷史了。
也算是這個國家的鋼鐵企業的代表性工廠了。
國家對他的政策扶持,那也是毋庸置疑。
要不然也不會如此高頻率的更換新裝置了。
有了村正大朗的帶路,一行三人很快進透過了大門,朝著裡面走去。
進去之後,就看到鋼廠內部的鐵軌,已經是形成了特有的交通網。
從原料入場開始,就是透過鐵路線運輸,一直到高爐料堆場。
而煉出來的鐵水,也是透過鐵路平板轉運,進了轉爐的場地。
就這樣的高效率運轉模式,可是足足能夠將趙城鋼鐵廠甩開四五十年的差距了。
而這裡的焦化廠的環保處理,也做的很現代化。
裡面的工人,除去佩戴高防護的口罩以外,還都配穿了特種作業服和護目鏡。
在人員保護這一塊,也是一大亮點。
這就是給丁立國的第一印象。
在丁立國的印象中,在八十年代末,中國的鋼鐵廠還處在初步發展階段。
先不說高效能的鋼材,就連基礎的環保措施,也都是馬馬虎虎一帶而過。
而注重的,只有產量。
雖然都是生產的鋼坯以及一些最基礎的鋼材。
但是就這樣,產量依舊是不足以滿足國內的鋼鐵需求。
想著想著,丁立國不由得就有些走神了。
就在這時,軋鋼車間裡,走出來一大群人,正在朝著丁立國他們所在的位置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