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江府新開張不久的醫館濟世堂裡,一眾張氏子弟爭著搶著吃著采薇送來的菜餚,張凌谷這個正主,剛剛嚐了一口扣肉便被擠到後邊,他看著這些年輕陽光的青年人,彷彿回到了大學時代。每一回父母郵寄來家鄉特產的時候,同宿舍的室友們就像餓狼撲食般,把東西一搶而光。
在他愣神之際,顧景之走到他的身邊,拱手道:“張兄,請借一步說話!”
每一次他叫張兄的時候都是有事相求,張凌谷忙放下筷子,隨他走到醫館的後堂裡。
兩個人坐下來後,顧景之將此行的目的對他講了。
張凌谷沉吟一會兒,開口道:“依凌谷看來,顧兄所說的長城並不是一道單獨的城牆,凌谷建議應修建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烽火臺等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城牆只是它的主體部分。”
他說得頭頭是道,顧景之越聽眼睛越越亮,問道:“那麼請問張兄,要用什麼建築材料來修建查長城呢!”
“長城的用料可以因地制宜,方法多樣,土、石什麼的可就地取材,在崇山峻嶺的地方,就用山上的石頭砌築;如果在平原黃土地帶就地取土,用土加糯米夯築;如果是在沙漠地區,那麼可以採用蘆葦或紅柳枝條層層鋪砂的辦法修築。”這難不倒張凌谷,張嘴就來。
“張兄認為蘆葦和柳條能修建長城?”顧景之吃驚地問道。
張凌谷學過歷史,也到北方旅遊過,知道在古代北方曾經修建過綠色長城柳條邊,他肯定地點頭道:“那當然,顧兄若想在龍江府北部修建長城,需要耗資巨大,而且現在時間上也不允許,我看不如修一條綠色長城!”
“什麼是綠色長城?”顧景之重複一遍,不知道是何物。
“就是柳條籬笆,用土堆成土堤,在上面種上柳樹,堤外再挖上深深的封鎖壕溝,具體怎麼操作我們詳細合計之後再決定。”其實張凌谷也只是從書本上學過,或者從導遊的口中講解過,具體情況他不甚瞭解,只能研究之後再定奪。
顧景之點頭,修建磚石結構的長城需要幾年時間,勞民傷財不說,北胡人怎能任由咱們修建這樣的防禦體系,時不時的搞破壞是免不了的,那麼修建起來難度會極大,若是如張凌谷所說,種柳樹就能防範北胡人前來劫掠,不可謂不是最上策。
心動不如行動,顧景之得了張凌谷獻計獻策,心情忐忑而來,稱心如意而回,他到守備衙門點了一個卯,便帶著李厚頤馬不停蹄地往北山屯尋李大頭研究修建柳條邊的事宜。
在去北山屯的路上,主僕二人閒聊家常。
“二爺,我在北方長大的,確實總聽別人說邊外的姑娘賊拉拉的漂亮,一直不明白什麼是邊裡,哪裡是邊外,今天才知道原來是柳條邊的邊裡和邊外啊!”三十幾年心中的疑問,被張凌谷解開了,采薇不禁感慨道。
“張凌谷確實有大才,只做大夫真是屈才了!”顧景之遺憾地說道。
“呵呵,什麼才啊!他不過上學的時候努力,加上記憶力好,才知道這麼多。這些知識都是我們那個時代課本里教的!”采薇不以為然道。
自個兒比張凌谷差,只是差在上學時候不用功罷了,如果自個兒那時候不把精力花費在看閒書,可能現在就不需要一碰到事情去請教張凌谷,她采薇姑娘就能當顧景之的賢內助了。
書到用時方恨少,她悔不當初,學生時代咋不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呢!
顧家的馬肥兵強,連夜趕路,在第二日清晨天矇矇亮的時候到達北山屯。
北山屯依然像一幅水墨畫般,描繪出美麗鄉村的春意盎然。
“伯爺,采薇姑娘,你們怎麼來了?”練兵歸來的李大頭離得老遠大聲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