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威廉所選擇的舉行會戰的地點,就正好卡在了連線桑多米次與波德萊爾之間的道路上。
威廉在這裡設防。如果聯軍不從這裡打過去,而是選擇繞過去的話,那麼首先,在機動性上,他們比不過依託著道路的切爾克斯新軍。
也就是說,進攻與否的主動權仍舊位於威廉手中。同時,處於野外,交通與補給不便利的情況下,士氣也大打折扣的聯軍。在野外行軍的過程中,所磨損的體力,意志力以及輜重物資,也會成為在接下來,另外一場會戰中使之失敗的原因。
再退一步講,如果雙方並不產生衝突,仍舊以波德萊爾伯爵領作為目標的話,那麼繞了路,同時不在道路上,而在野地裡行軍的聯軍,仍舊不會是依託道路的切爾克斯新軍的對手。
切爾克斯新軍可以在對方行軍兩天之後,再從容的以高出對方一倍以上的速度,再次搶先一步進入波德萊爾伯爵領。
這樣一來,戰爭的主動權就仍舊掌握在切爾克斯新軍的手中。
而戰略目標沒有完成,又消耗了太多體力,意志力與補給品的聯軍。在這時候如果還要選擇主動進攻切爾克斯新軍的話,就是自取滅亡。
而如果他們選擇防守的話,那麼更靠近補給點,並且在人數上也少過聯軍的切爾克斯新軍也能耗得過他們。
如果他們選擇撤退,那麼一場潰退,甚至潰敗。也在所難免。
這是單純的從軍事的角度上看,作為封建徵召軍隊的聯軍無法採用分進合擊一類戰術的緣故。另外再從政治和外交的角度講,作為貴族,自然得要有貴族的派頭,貴族的矜持與貴族的“規矩”。
威廉在桑多米次與維特拉的聯軍開拔的時候,就很明確的派人,按規矩遞交了戰書給他們。上面很客氣很客氣的按照規矩問候了他們,同時對此次衝突表示遺憾。最後又標明瞭舉行會戰的地點與時間。
在這種情況下,耶利奇與佩爾奇伯格兩個人但凡還要點兒臉,那麼就應該應戰才行。當然,這個世界上也有不按照規矩來的人。但是這種人非常少。其中有一半是瘋子,一半是天才。但是按照威廉的感覺來看,耶利奇和佩爾奇伯格或許偶有出格的地方,但絕對不是瘋子,或許也有一些聰明和經驗,但更不可能是天才。所以,他們不按規矩出牌的可能真的不大。
事實上,結果也證明了威廉的想法是正確的。總數量超過八千的聯軍,以及他們僱傭來的兩千餘名星光兵團的僱傭兵的的確確是按照威廉所想的那樣,堂堂正正的到了威廉的新軍的陣地前面。而後派遣使者,致予問候的同時回應了威廉的戰書。
他們同意了威廉選擇的會戰的地點。事實上他們也沒有選擇的權力。但是在會戰的時間這一點上,他們有不同的意見。體力與體質上不是很好的徵召兵,在經過幾天行軍之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疲倦。他們希望能夠將會戰的時間向後推延一下,推延到七月二十六號,也就是四天之後。
威廉在略作思考之後,同意了他們的要求。
他希望藉助這幾天的時間,再增強一下他的陣地的防線。
於是,在第二天,在聯軍士兵們懶洋洋的躺在軍營裡面曬太陽,抓蝨子的同時,威廉的新軍正在陣地的兩側,也就是胸牆的部分挖掘兩條壕溝,以防止對方的騎兵部隊從側翼向己方發起攻擊。
挖掘壕溝挖出的泥土,則被堆在了正面,在第一與第二道胸牆後面,又製造了第三道胸牆。並且在三道胸牆下方,挖掘出了便於快速機動的交通壕。
在繼續修建工事的同時,威廉的軍隊也沒有忘記繼續加緊訓練。各個步兵連隊計程車兵們頂著太陽,以訓練佇列,訓練射擊與刺刀術的場面,讓他們對面的聯軍士兵嘖嘖稱奇的同時,心生畏懼。
“我們就是要和這樣的敵人作戰麼?”
“我們能打贏這樣的敵人麼?”
這樣的想法在聯軍士兵心中一點點的升起,發酵。然後理所當然的導致了士氣下降與小規模的逃兵現象。
考慮到四天之後,這個現象會更加嚴重,耶利奇與佩爾奇伯格就開始後悔了。
現在這樣,好像還不如接觸之後,就不管不顧的開戰,撞上去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