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從理論上以及政治上來說,俄羅斯哥特帝國都沒有什麼邪惡的地方。但是目前,在得知這個國家的前鋒部隊就能擁有三十萬大軍的情況下,所有稍稍還擁有一點愛國心的布立吞人都在稱呼這個國家的時候加了一個“邪惡的”的字首。
這樣的國家不邪惡的話,那麼就只能是世界的統治者了。
也就是說,他必須是邪惡的。否則的話,布立吞人應該怎麼辦呢?迅速的放棄抵抗,然後跪舔麼?
想想看就不可能對不對?
就是這樣。
然而,要他們支援一個已經敵對了這麼久的,而且是將他們偉大的國家從巔峰時期拽下馬的國家,他們也沒有那麼大的心。
就算是信奉著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的,號稱冷靜乃至是冷血的布立吞人們,也沒有這麼快就能轉變自己的心理的。
是的,就是這樣。更關鍵的是他們那些西哥特人也不是他們的朋友啊。
所以說最終,他們在國會議會上的各種爭吵,也沒能夠形成什麼切實有效的結果,也沒有一個極端的戰略來執行。
當然,這麼說的意思就是,有不極端的戰略執行——也就是說,在阿斯圖里亞斯半島上的戰爭基本暫停了。
至少布立吞人的軍隊暫停了下來。而那些阿斯圖里亞斯人背後的的支援物資什麼的暫停了,阿斯圖里亞斯人的游擊隊也理所當然的陷入了低潮。
甚至說有些節操比較低的布立吞人與西哥特人做起了“買賣”而買賣的物資,就是這些可憐的阿斯圖里亞斯人的游擊隊。
他們將這個國家當成了投名狀,至少也是一份信物,期望能夠與西哥特人保持和平。
如果是在平時的話,那麼這些行動多半會被說成是賣國。同時西哥特人那邊多半也會一邊笑著將這些禮物收入囊中一邊一點情都不領,繼續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但是現在則不同。俄羅斯哥特帝國的強大壓迫之下,這兩個國家的所有人都在最短時間內想明白了。也都在最短時間內有了默契。雙方在表面上儘管仍舊是交戰國,然而也只是在表面上而已。
有了默契的雙方一邊交換著各種利益,甚至派遣外交官期望能夠愉快的制定一份真正的和約,甚至盟約,一邊拼命的備戰著——
是的,儘管布立吞人絕對,絕對不會派遣自己的大軍前往舊大陸與俄羅斯哥特帝國交戰,但是在資源方面,他們卻能高抬貴手。
在共和國即將崩潰的前夕,他的封鎖者卻“大發慈悲”的暫停了封鎖。
大量的資源——尤其是軍用資源,以極快的速度輸入了西哥特。
那些被臨時徵召起來的動員兵們,就有不少人拿著布立吞生產的武器裝備進入戰場的……
而讓人覺得開心不起來的是,這些武器裝備使用的材料,有不少還是布立吞人從俄羅斯哥特帝國進口的……
至少在這方面,舊大陸列國第一次進入了“國際化”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