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主和派的判斷不正確。
但是當然了,主和派的傢伙不正確,並不代表主戰派就一定正確。帝國現在再一次面臨了三面夾擊,甚至說比之前的局勢還要糟糕。因為比起赫裡福德家族,俄羅斯——哥特帝國的軍隊,原本承擔北面攻略的烏茲別克汗國,簡直就像是小貓一樣無害。
像是這樣的傢伙,怎麼看都不像是能輕而易舉的擊敗的。主戰派說,組織多少多少的軍隊去進攻。甚至要集中全部的兵力。打贏了的話勉強好說,但是一旦戰敗,那日子還過不過了。
甚至說就算是打贏了,但一旦損失的兵力太多的話,那麼接下來,瑣羅亞斯德又該如何面對東西兩路敵人的進攻。
所以說稍微想一想就應該明白的,這不是一個好辦法。
甚至的甚至,一些主和派的傢伙實際上也並不是真的想要和平,唯一的原因就是認為戰爭沒辦法獲得勝利。既然戰爭沒有辦法獲得勝利,那麼就只能選擇和平了。
就這樣進也不是退也不是,戰也不是和也不是。瑣羅亞斯德帝國的宮廷會議一連開了三天,大臣與將軍們吵鬧著,讓他的腦袋都大了兩圈兒。但最後還是沒有談出個辦法來。
也就在這個時候,他們很快得到了新的情報。那就是,他們不需要再討論下去了,因為威廉?馮?赫裡福德已經為他們做出了選擇。在稍微安頓,整備了一下軍隊之後,赫裡福德家族就以最快的速度繼續南下,然後向西,向著首都大不里士衝了過來。
原本的爭論瞬間消失無蹤,只有在他們的軍隊真正逼近的時候,那沖天的煞氣與可怕的壓迫力才會讓所有人正視這一點。那就是赫裡福德家族的可怕。
帝國進入了最為緊急的時刻。瑣羅亞斯德的首都大不里士,本來就並不位於帝國的中央,而是帝國的西北部,比較臨近邊境線。
也正是因為合格原因,所以帝國西部的邊境是最為緊張,兵力數量也最多的。除了鄂圖曼帝國的確是他們面對的對手中最強的之外,就是因為帝國的首都就在這裡。
而太過突出的首都,現在終於又一次,使得帝國遭遇到了困境。
西側邊境,總共集結了近十萬的大軍。這是瑣羅亞斯德帝國的主力部隊,最為精銳的禁衛軍,馬穆魯克與古拉姆騎兵部隊,還有效法西方的新軍部隊,最新的火炮與火槍全都部署在這裡。
然而,他們面臨的威脅也是最大的。同樣有超過十萬人的鄂圖曼大軍在猛烈攻擊這道防線。這條防線上的各個要塞都傳來了警報與告急。甚至他們本身就在要求援軍了。絕不可能將軍隊調遣回來,去攻擊赫裡福德家族的軍隊的。
而除此之外,東線的軍隊距離太遠。雖然兵力也有十萬之多。同時還有最近一段時間,莫名其妙的變得很強大的阿夫沙爾部落軍隊作為中堅。但是他們的距離略遠,雖然在遭到了事故之後,大流士三世就派人快馬加鞭的命令阿夫沙爾部落軍隊,以及他的心腹愛將納迪爾前來救駕。
但是,他們是不是能夠趕過來,還是個未知數。或許還沒等這些傢伙趕過來呢,這場戰爭就已經結束了。瑣羅亞斯德帝國就這樣滅亡了也不一定。
這樣,東西兩線的軍隊全都靠不住,沙阿就只能依靠極少數的部隊,來守備這座城市了。
透過緊急動員,以及臨時徵召,大流士沙阿擁有了一支超過五萬人的軍隊。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流民,無產者,以及完全的沒有什麼紀律性可言的部落戰士。這些傢伙的戰鬥力相當的弱小,武器裝備也並不強。唯一可以稱得上是精銳的,也就只有他的宮廷禁衛軍,以及一些貴族徵召兵。然而,這些精銳的數量加起來也不足一萬人。恐怕頂不了大用。
除此之外,城市防禦的問題也是重點。
雖然說,大不里士是瑣羅亞斯德帝國的首都。但卻並不是一個防守森嚴的城市。它的確有堅固的高大的城牆。但問題是在這個時代,高大,堅固的城牆已經被證明了是一個很糟糕而且錯誤的設定了。現如今適應戰爭的,是新的,護牆較矮,呈多邊形的稜堡。而不是中古時代設計的四方形的城市。
更加重要的是火炮。這座城市只有很少量,而且很古舊的火炮。這些火炮中還有不少是已經生鏽了的,無法使用的東西。火藥與炮彈也是一個大問題。想要製造金屬質地的炮彈已經有些來不及了,所以大不里士人不得不打磨了大量渾圓的石頭,作為石彈來使用。這些火炮能起到多少作用,可想而知。
當然更重要的一點,還是人心。俄羅斯——哥特帝國的大軍在向著大不里士前進的同時,還分出了幾個分隊,分別向著瑣羅亞斯德帝國的內陸挺進。在阿巴丹,原本作為商隊護衛的赫裡福德家族部隊,在得到訊息之後迅速佔領了這座至關重要的城市。
就是這樣,帝國的力量顯露無疑,在帝國尚未到達的地方,已經有一些行省總督,部落首領們開始向威廉派遣使者了。同時也有不少傢伙藉機自立,或者趁火打劫。整個帝國一片烏煙瘴氣,眼看著,末日,就要到來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