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只需要出動幾十艘戰艦,然後派遣幾千名士兵就能征服一個強大國家的時候,濫用武力的事件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
就好像是現在這樣子。
目前為止,威廉已經編練了總共五個哥薩克旅。武裝了近兩萬哥薩克騎兵。他所付出的,只不過是一些鋼材,再加上全套的馬蹄鐵,以及適合騎兵活動的近代化的騎兵操典戰術而已。
這些哥薩克人的軍官——或者說部落的蓋特曼們多少在軍校內學到了些什麼——因為不少人都是文盲的緣故,所以威廉讓那些教官們竭盡所能的用他們能聽得懂的,理解得了的簡單的戰術理念來武裝他們了——
這些傢伙不過是一些過渡時期的消耗品而已。雖然說這些傢伙很可能真的對帝國忠心耿耿——因為他們某種意義上說就像是偽軍一樣。他們急需向他們的新主人表示忠誠。而在這個表示忠誠的過程中,這些傢伙不太會在乎自己死了多少人。也不太會在乎自己表現的有多麼瘋狂。
不過也僅僅是這樣而已。威廉的確看重忠誠,但是同一時間威廉也看重能力。這些已經三四十歲,有的甚至年齡更高的,絕大多數都不識字,甚至不說哥特語的傢伙們已經錯過了學習的最好年齡。在他們的指揮下,就算是經過了近代訓練的哥薩克騎兵,也很難被稱為近代化騎兵。
儘管他們學習了戰術,他們的武器裝備也經過了改裝。他們的後勤補給體系,多少也經過改良。但是歸根結底,這些傢伙也只是一些高標準的,優秀的炮灰遊牧騎兵而已。
如果依靠這些年齡太大的傢伙的話,哥薩克軍隊就絕對無法成為帝國的軍事武裝力量中的重要環節。
所以說,真正需要注意的是他們年輕的,思想未定的子嗣而已。
這些未成年的小傢伙們,才是帝國的重點,帝國要將他們改造為一批為帝國效忠的機器——當然,這並不是說要將他們教育成為哥特人——威廉非常明白這一點。如果他將他們教育為了“哥特人”的話,那麼這些傢伙就不可能再去統帥那些草原遊牧民了。
“所以說,應該教育他們成為哥薩克人,是的,哥薩克人——崇尚自由,如同遊牧民族那樣生活。但是同一時間更加效忠與帝國,更加效忠皇帝。”威廉這樣對他們說:“必須在保留他們的傳統,讓他們成為與我們不同的民族的同時,要他們保證對於帝國的忠誠!”
“是的,陛下,但是這個好像……很困難……”聽威廉說出了這麼不近人情的話,他所交代的,作為教師的人們都很猶豫,也不知所措。
如果說要他們把這些未成年人教育成哥特人的話,那麼他的確有辦法。但威廉卻不近人情的要讓他們變成什麼“哥薩克人”這個就……
他們在之前可從沒有進行過類似的嘗試。新制造一個民族?這聽一聽就覺得很荒謬。
“——哥薩克人不是一個民族,而是一種組織形式!”威廉為他的屬下們的腦子不開竅而覺得不爽:“是一種生活方式!他們可以使斯拉維人,可以是半人馬,可以是突厥人,卡爾梅克人韃靼人,甚至哥特人。民族對於哥薩克人來說沒有意義,有意義的是組織形式以及生活方式!帝國給予這些混蛋成為人上人,成為貴族的機會。這些混蛋就必須給予帝國忠誠!”
雖然說是這麼說,但是面面相覷的一眾教師與軍官們,還是有些不知所措——這些傢伙都是帝國的精英。通常都是一些性格稍顯懦弱,作為軍事主官多少有點不夠資格,但是軍事理論卻非常不錯的傢伙。或許這些傢伙可以成為優秀的參謀軍官。但是同一時間,威廉更希望這些傢伙能成為教官,為他教匯出更多的合格的軍官。
當然了,各個軍事院校除了這些傢伙之外還有更多的職業軍官參與。這些傢伙通常是在軍隊輪休的時候敢過來授課的。既能夠教導這些學生們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也能夠讓他們過一過教師的癮。
雖然說,他們覺得威廉說的話很荒謬,甚至說有些不切實際。但是這種大逆不道的想法在心裡面稍微想一想就算了。在帶領如此偉大的帝國不斷發展向前的過程中,威廉的權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加強。無論是帝國的宗主教,還是各個部門的部長,各個軍團的軍團中將,總參謀部的各個部長們,都不敢違逆他。
就更不用說,他們這些可憐的教員了。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威廉的命令再不合理,再怎麼荒唐,他們也只能硬著頭皮,迎難而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