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後世的人的目光來看,現如今的赫裡福德家族實際上沒有什麼可取之處。這只是一個集中了權力的,進行了最高效能的中央集權的獨裁者的國家而已。
既沒有民主也沒有自由……雖然說實際上在這種情況下,民主自由什麼的根本就沒有發揮出來的餘地。
不過,威廉對此並不在意。沒有關係,完全沒有問題,他有的是時間,他可以慢慢的來。現如今,擁有了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權力的他,可以將整個國家當成自己的作品,慢慢的,一點一點的完成。將它塑造成自己想要的狀態和模樣。
現如今,看起來令人望而生畏的獨裁帝國,只不過是威廉心目中的完美國家的雛形而已。是一個過程,甚至僅僅可以稱之為起點。決不是終點。
一面忙碌著遷都,另一方面忙碌著編纂憲法與各行業法律法規。緊接著還要重新劃分疆域的各個行政區。一七七五年,赫裡福德家族終於踏出了真正重要的一步。
從一個“家族帝國”轉變為了一個統一的,整合起來的帝國。
前者就像是一戰時期的奧匈帝國一樣。實際上沒有任何法理,以及民族,還有政治上的藉口與理由。將這個國家與諸多民族凝聚在一起的,僅僅只是有著權威,但卻完全沒有了一點“法理”的,丟掉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這個稱號的,不倫不類的“奧地利皇帝”,哈布斯堡家族。
是哈布斯堡家族作為“統治者”,統合了這些國家與民族。而在丟失了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後,這些國家便沒有任何理由再凝聚在一起。
就這樣,一個有著完善的重工業體系,隨時隨地可以動員數百萬大軍,有著全歐洲第二多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六的強大國家,就在一瞬間煙消雲散,土崩瓦解了。
威廉絕不期望她含辛茹苦的打下來的國家,最終變成奧匈帝國那樣悲慘的下場。
非常幸運的是,他的一切條件都比當時的奧匈帝國強得多。
他有絕對佔據優勢的主體民族,也有絕對佔據優勢的力量與權威。大邊境地區在他的意志下,凝聚為了“俄羅斯哥特帝國”,成為了這個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帝國”級別行政單位的哥特民族國家。
也就是世界上第三個哥特帝國。
在這條訊息傳遞到東哥特帝國之後,就像是威廉想象的一樣,無數人為此痛哭流涕。無數人為此破口大罵,聲稱威廉·馮·赫裡福德以及他的赫裡福德家族,是哥特民族的叛徒與敗類。
同樣與威廉想象中的一樣,對於威廉建立帝國的舉動,布立吞人沒有發表太多的意見。他們不鹹不淡的說了兩句話。實際上預設了威廉的行為。
同時,理論上最應該干涉與批評威廉的,完全可以用這種理由向威廉宣戰的皇帝陛下卡爾曼四世,也驚人的陷入了沉默之中。並沒有像是某些人想象中的那樣,利用這個機會宣傳一波愛國主義精神,團結那些根本團結不起來的哥特人貴族。
看起來很兇險,但是實際上完全沒有一點波瀾。威廉的建立國家的計劃驚人的成功。
而威廉同樣相信一點,他並不害怕建立國家會割裂俄羅斯哥特帝國,與東哥特帝國之間的聯絡。
現在已經不是中世紀了。現如今,民族的概念已經接近完備,並且成型。所以不會出現東、西哥特國家並存,延續數百年,最終形成了兩個相對獨立的民族的情況了。
所以說,儘管不屬於同一個帝國了。但是有著“同一民族”作為理由,在接下來,波瀾壯闊的大時代裡,威廉仍舊可以有足夠的理由,向著東哥特帝國,向著統一整個哥特民族的方向前進。
甚至說,這樣反而更好一點。
脫離了東哥特帝國的條條框框,沒有了東哥特帝國的各種古老的,腐朽的規矩與傳統的約束,赫裡福德家族才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變革與獲得力量。
就好像是普魯士一樣。
在神聖羅馬帝國陷入了混亂與分裂的時代,最終統一了整個德意志帝國的,並非是傳統意義的,帝國傳統疆界內的任何一個傳統強國。而是後來居上,在帝國之外茁壯成長起來的條頓騎士,與他們效忠的勃蘭登堡選帝侯!
他們最終建立了普魯士,打破了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王子與公爵們的頭銜束縛,成立了一個“王國”。
某種意義上說,當年的普魯士人所做的事情,與威廉現在做的事情沒有什麼區別。
而當年選擇了支援普魯士的不列顛人,與現如今選擇支援俄羅斯哥特帝國的布立吞人,也沒有什麼區別。
“總有一天,世界會因為我與我的帝國的力量而震驚的。”威廉在心裡暗暗發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