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最有可能會影響到戰局的側翼戰場之外,威廉還派遣輕騎斥候,契卡特工將戰場周圍的資料,以及其他國家的資料都統統過了一遍。
結果很簡單,沒有。
東哥特帝國方面就不用多說了。應該捲入的都已經卷入了。在威廉與卡爾曼四世之間的勝負沒有揭曉之前,他們絕不會隨便動作的。
而在北方,日德蘭大公國,克里斯蒂安大公被壓在幾個小島上面,除了自保之外再沒有進取的可能性。
唯一有可能給威廉一定支援的,就只有維多利亞,布立吞人部署在弗裡西亞地區的十幾萬大軍。
現如今,帝國軍最有壓力的就是這裡了。卡爾曼四世在這一線只部署了一兩萬的二流部隊。面對數量是自己幾倍,戰鬥力是自己十幾倍的布立吞大軍,那些大多來自洛泰爾尼亞,法蘭克尼亞地區的軍官貴族們,都有種自己的膀胱不受控制的感覺。
但是,理所當然的,這支十幾萬人規模的,足以扭轉整場戰局的力量按兵不動。
他們的意思很明顯,就是這樣就是這樣,讓施瓦本家族與赫裡福德家族去打個你死我活吧。無論是誰死了,布立吞人都會很愉快的鼓掌歡呼的。
也就是說,沒有什麼人,能夠阻止今天赫裡福德家族與施瓦本家族的這場戰爭了。
從兵力上說,擁有五萬年大軍的施瓦本家族,比起赫裡福德家族稍佔一些優勢。他們的列陣非常嚴謹,總共超過五百門各式火炮被部署在了第一陣列,以此體現出他們作為進攻方的身份。
第一線,作為第一批與赫裡福德家族對戰的軍隊,是六個步兵團與兩個胸甲騎兵團。基本為昨天那場戰役的升級加強版。近萬兵力,包括最為精銳的傭兵部隊,以及帝國禁衛軍的一部分。在第二線,則是同樣的佈置,同樣是六個步兵團,只是騎兵從胸甲騎兵換成了輕騎兵。畢竟作為較為精銳的胸甲騎兵,帝國軍的數量也不是很多。
不過,比起第一線,帝國軍第二線的步兵部隊有所增強。他們中配備了一個帝國新禁衛旅的步兵團。也就是全燧發槍刺刀化的部隊——之所以要說到“刺刀”是因為目前為止,帝國軍的確配備了不少的燧發槍。但是這些燧發槍兵手裡卻都只是些燒火棍。
他們沒有配備刺刀,只是配備了劍而已。這一點與原本的,傳統的火繩槍兵沒有什麼不同——這倒不是皇帝不想要給他們配備,而是倉促之間,根本就找不到那麼多的刺刀可以用——畢竟,想要打造合適槍管套的刺刀,是個很麻煩的工作。特別是現在絕大多數國家都沒有引進零部件標準化生產,所以每一把火槍的槍管的粗細不同。想要為一把火槍配備刺刀,就要專門製造一套。這理所當然的非常困難。
所以說,帝國軍士兵們使用的,絕大多數都是插入式刺刀,也就是用一個木塞連結刺刀,使用的時候將刺刀塞到槍管裡面去,這樣的戰術並不是說不行,但是再想要讓火槍來射擊,就完全辦不到了。
不過就算是這樣,仍舊是一個創舉——如果刨除赫裡福德家族不說,那麼帝國軍,就是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列裝,並且將配備刺刀的火槍的軍隊。
在最後,也就是第三陣列,則是皇帝的本隊。擁有另外兩個最為精銳的禁衛旅步兵團,以及幾乎全部由禁衛軍組成的步兵部隊。同時實現了全部的火槍手燧發槍化。唯一的一個槍騎兵團也在這一陣列。在數量上,這支軍隊也比前兩隻更強。皇帝將前兩天打剩下的,第一,第二陣列的還能作戰的部隊全都抽調到了這支軍隊裡,讓第三陣列的部隊數量達到了十五個團,兵力超過了兩萬。
從皇帝的排兵佈陣上就能看出。皇帝在戰術上的決定,與皇帝在戰略上的並沒有什麼不同。同樣是用較弱雞的部隊打頭陣,而後以主力部隊一錘定音。
從皇帝的佈置上,就能看出皇帝目前的作風與取向偏向保守。並不出人預料。
與之相對的,是赫裡福德家族軍。
威廉將他最為精銳的部隊都放在第一線了——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四個軍團的四百門拿破崙炮,以及四十門十八磅的獨角獸加榴炮。這種華麗的炮兵陣容,足以讓全世界所有的指揮官為之瞠目結舌。而除此之外,威廉又將他的七個槍騎兵團,六千餘名槍騎兵部署在了第一線。同時被部署的,還有三個胸甲騎兵團與兩個輕騎兵團,以及兩個左輪手銃騎兵營——也就是兩個獨立騎兵旅的全部兵力,以及第一軍團的全部騎兵實力。
這些騎兵部隊,以及威廉集中起來的,數量達到了一個團的線膛槍獵兵,一齊組成了威廉的第一陣列。
然後是第二陣列。全滿裝的第一軍團,總共六個步兵團,九千大軍,再加上剩下來的全部騎兵,不滿員的三個騎兵團,總數超過兩千騎兵。
再接下來是第三陣列,威廉麾下的第二軍團,滿員的六個步兵團,九千大軍……當然了,實際上威廉覺得並不是太重要。因為單單第一陣列,上萬騎兵與超過四百門火炮,就足夠解決任何問題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