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這麼裝逼,現在又來說這些話,面子裡子都想要?特麼的姥姥。
威廉所表達的,差不多就是這麼個意思。
就是這樣,卡爾曼四世的善意的示好,被威廉呵呵掉了——當然皇帝陛下並不會覺得這是因為自己前段時間的戰略失誤,只會覺得這是威廉不知好歹不識抬舉。
在發出了:“果然是個不懂禮數的鄉巴佬”這樣的感慨之後,局勢再次回到了原點。
在接下來,雙方又進行了幾輪無法決定勝負的小規模的戰役。通常這些戰役都是由弗萊婭指揮進行的。雖然結果算不上很好,但仍舊可以接受。雙方互有勝負——不過總是帝國軍的部隊損失的更多一些,不過也並不是很多……總而言之,時間到了二月份。在威廉給布立吞人送去了第一百封求援信件仍舊石沉大海之後,決戰,終於開始了。
皇帝無法忍耐繼續再這樣下去了。帝國中北部地區無法承受十萬大軍的消耗。當然,這些北部的潛在新教徒死不死,皇帝陛下並不在乎。他在乎的是北部沒有足夠的糧食來養活他麾下的部隊。
所以,在軍隊斷糧之前,他必須要獲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再不濟也是失敗。
就是這樣。皇帝麾下的十萬大軍,在皇帝的指揮下全線向馬格德堡逼近。得到訊息的赫裡福德軍隊也全線展開。準備好與敵人決一死戰了……
與之前的佈置完全不同。威廉這一回佈置的三道陣列腳重頭輕。他將在之前的戰鬥中損耗了部分兵力的第三、四軍團部署在了第一,二條陣線上,並且將隸屬於這兩個軍團的兩個槍騎兵團都拆開。部署在了第三條陣線。
而在第三條陣線,則部署著赫裡福德家族最為精銳的第一,第二軍團兩支王牌部隊,以及第一、二獨立騎兵旅兩支精銳部隊。還有從第三、四軍團剝離的兩個不滿員的槍騎兵團。加起來,兵力接近三萬人。
威廉的戰術非常簡單就可以理解。第三、四軍團將作為阻攔,遲緩,削弱敵人的部隊進行行動。在敵人突破了兩條陣線之後,第三陣線的王牌部隊便將傾巢出動,發動反擊,讓敵人一潰千里。
同一時間,在威廉的指令下,率領第五軍團,也就是波羅茨克禁衛軍的小約翰,也在戰場北部遊弋。威廉的命令,是要他拖住儘可能多的敵人部隊。而在他的虛張聲勢下,皇帝也的確派遣了超過兩萬的軍隊,來監視,與這支偏師對峙。
在刨除了這裡的兩萬軍隊,再刨除前幾天的戰鬥中損失的部隊。目前皇帝陛下手裡可以用的作戰部隊數量絕對不會超過七萬。其面對的赫裡福德軍隊則接近五萬。這樣一來,雙方的兵力對比差距,又進一步的下降了。正
當然皇帝陛下是不會這麼認為的。至少在
宣傳上,皇帝陛下絕不會這麼說。他仍舊會說,他麾下有十萬大軍,對方只有六萬。人多打人少,自己的贏面大……儘管實際上,皇帝陛下自己都知道,說的這些話都是放空氣。
帝國軍的第一陣列,仍舊由皇帝的心腹愛將弗朗茨指揮,兵力仍舊有兩萬之多。同時配屬了超過兩百門火炮——皇帝將帝國軍百分之四十的炮兵力量都交給了弗朗茨,目的就是為了要他在最短時間內建功立業,來一個開門紅。
除了這些珍貴的炮兵部隊外,弗朗茨麾下還擁有三個騎兵團的突擊力量。只是與赫裡福德家族的七千槍騎兵的華麗陣容不同,他麾下的三個騎兵團都是輕騎兵,雖然戰鬥力同樣可觀,但卻沒有那麼大。
第二陣列,是帝國皇子,卡爾曼四世的長子查理大公率領。兵力同樣是兩萬。但是炮兵部隊卻不多。與其說,這是獨立的一支軍隊,倒不如說這是對弗朗茨的第一陣列的補充。差不多就是弗朗茨損失多少兵力,查理那裡就要給他補充多少。然後繼續讓弗朗茨向前推進。
可想而知,這個決定讓查理皇子覺得非常不爽,但又無可奈何。
雖然說已經被皇帝定位了繼承人,但是侍妾出身卻讓查理王子的處境不妙。帝國內的貴族大多看不起這個生母出身低賤的皇子。連帶著他的地位也不是很牢固。再加上老皇帝卡爾曼四世是個很喜歡攬權的傢伙。這就註定了查理王子不會分得太多的權力。
就是這樣。第三陣列,就好像是威廉的目標一樣。卡爾曼四世也將最多的兵力與火炮全都部署在了自己直接指揮的第三陣列。同時,帝國的兩個槍騎兵團與兩個胸甲騎兵團。最大的騎兵叢集也被他掌握在手中。
他的戰術非常簡單,就是用前兩道陣線儘可能的消磨敵人。等到消磨的差不多了,就由他出動,然後一舉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