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說了這些事情之後,威廉的心情頗為愉快,甚至可以說要多愉快就有多愉快。
經過這場劫難後,日德蘭人想要恢復元氣,怎麼也要幾十年乃至上百年時間。而在這個過程中,赫裡福德家族早已經膨脹,擴張到了現在的幾十倍乃至上百倍了。
威廉第一次感覺到,卡爾曼四世這個頑固的老頭子是如此的可愛。他無聲無息的,為威廉解決了這麼大的一個麻煩。
嘛,雖然,就算是這樣,威廉也絕不會加入到皇帝的陣營中就是了。
就這樣,日德蘭大公國的淪陷,日德蘭半島的破壞,驅趕乃至大屠殺,就成為了一七四一年的最後一起大事件。浩時近兩個月的帝國軍滿載而歸。他們將日德蘭人數百年積累的財富洗劫一空。這個靠著厄勒海峽通行稅,靠著航海貿易,捕魚業,捕鯨業富裕起來的國家,最終變成了一片荒蕪。
上百萬的日德蘭人或者被驅趕,成為難民,又或者乾脆被殺死。成為難民之後的日德蘭人,則有大批飢寒交迫而死。餘下的則沉淪在社會底層,淪為農奴,乞丐,妓女一類的角色。
威廉對於這批災民,原本挺眼饞的。
赫裡福德控制的領地,是出了名的地廣人稀。上百萬人口,當的上赫裡福德家族控制人口數量的十分之一,對於威廉的吸引力相當之高。
威廉甚至為此舔著臉,派了使者去求了一下卡爾曼四世,看看能不能從他手上“購買”一些難民。
只是卡爾曼四世很是呵呵。
認定了威廉是敵人與背叛者的他,完全沒有與威廉做生意的意思。就算威廉提出了用他非常需要的武器,火藥,糧食布匹等一系列物資交換也不行。
威廉對此非常氣悶——一邊嘟囔著該死的老頑固,一點變通精神都沒有。所以說貴族這種太要臉的東西就打不過不要臉的資本家,這也是有原因的……一邊退而求其次,轉換了自己的目標,開始與卡爾曼四世下屬的各個貴族和傭兵對戰們做生意。
果然,那些貴族與傭兵們的節操要比卡爾曼四世低得多。除了極少數卡爾曼四世的鐵桿死忠之外,其他絕大多數人都答應了與威廉進行這種“人口買賣”,以為自己撈取外快。
儘管這樣一來,比對卡爾曼四世直接交易麻煩了不少,零敲碎打的很繁瑣,需要出動的人數也不少。但是威廉還是樂此不疲。除了將大部分的人口運輸回俄羅斯王國,以繼續擴充當地的哥特人的人口數量優勢之外,少部分人口還可以輸送到新大陸上的新歌特殖民地去,為海外領地的建設添磚加瓦。
在這樣愉快的過程中,卡爾曼四世幾次也察覺到了不對勁。只是他也無能為力——就好像是絕大多數的當代軍隊一樣,他的軍隊絕大多數都是由僱傭兵構成。而對於僱傭兵來說,發財,賺錢是第一位的。他們能為皇帝打仗,攻城略地乃至是戰死沙場。但是同一時間,他們也要求皇帝不要攔著他們發財。
對於僱傭兵們來說,賺錢,將人口,戰俘什麼的賣給一個目前還沒有明確向己方宣戰的國家,根本就不是什麼大事兒。
卡爾曼四世沒辦法管那些僱傭兵,也就沒有辦法管理那些貴族還有直屬禁衛軍。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其他貴族還有禁衛軍軍官們,眼看著那些自己看不起的僱傭兵大賺特賺,自己卻一個子兒都撈不到,那絕對不可能。如果卡爾曼四世真要下命令,就必須一視同仁,否則這種兩開的做法非常損士氣……
就是這樣,在卡爾曼四世無能為力的情況下,赫裡福德家族愉快的接收著日德蘭的人口,夯實基礎。就好像是威廉計算的那樣,一對夫妻六個孩子,六個孩子就是十八個孫子。一百萬人口到了三四十年之後,就能翻到一千萬。只要糧食跟得上,人口翻倍什麼的非常愉快也非常簡單。
一七四一年,就這樣在一邊做生意一邊拼命殺人的過程中,落下了帷幕。日德蘭大公國,成為了又一個失去資格的出局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