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風的眼中,龍曦的身上散發著一層及其稀薄的淡金色霧靄,而在霧靄的外圍擴散著一層不斷流動的,顏色更加稀薄的淡青色光影。
龍曦似乎還沒有注意到陳風的變化,停下了手中的竹劍,周遭氣流猶自飛舞。“怎麼樣?看清楚了嗎?”
“你用原本激發氣場的能量來維持這個稀薄的氣場?”陳風說出了他自己的觀點,一雙琉璃色的半清血目散發著琉璃色的光暈,分外的妖異。
被陳風的眼神定的一愣神的龍曦過了片刻才回過神來“呵呵,原來傳說中的半清血目真的這麼神奇,能夠看見凡俗肉眼所看不見的能量。不過,這劍術師氣場並不是看懂了就能夠激發出來,沒那麼簡單。原理正是你所說的那樣,用體內的能量維持外在的氣場。但不同的卻是,你需要將自己的知覺糅合在這個氣場中,這大概是半清血目也看不出來的吧?”
陳風點了點頭,沒有說話,算是預設了。
正如龍曦所說的那樣,他的半清血目,並不能看見那種只存在於概念階段的“知覺”。
“好吧,那麼接下來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三項基礎劍術中的折劍術了。跟著我一起!”龍曦收起了自己的劍術氣場,緩緩地開始演示折劍術的基本招式。一旁的陳風也開始認真的觀察,龍曦的一舉一動在他的琉璃血目中,被一一分解放慢,映入腦海。
————
聯合國五區——南美聯合。
位於南美洲的“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是本世紀地球上最後的一片“原始森林”。
當然,這所謂的“原始”也只能是相對而言了。對於曾經經歷過九次世界大戰的地球,甚至連生物都難以生存的南北極、太平洋深海地區都佈滿了彈坑,又何況這曾經幾度淪為主戰場的南美大陸呢?
曾經的原始森林在經歷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被那場末日浩劫一般的核(和)戰(諧)爭摧毀得乾乾淨淨,空留一片充滿了放射性物質的灰燼之地。在荒廢了數百年之久後,伴隨著三戰殘存的人類文明再次繁榮,人們利用科學的力量再次在這片土地上構建了一片原始森林。
這一片經過人類科技精心考量設計,花費了前後近百年時間才構建而成“原始森林”肩負著為整個地球大氣圈更新空氣的重任。因此,它也被稱為“地球之肺”。在後來的幾次世界大戰中,人類有意的將戰場避開了這裡,因此後來的戰爭也並未對它造成過毀滅性的傷害。
再後來經歷了幾千年時間的自然演化,雖然消失的物種再也無法恢復,但是那種屬於原始森林的神秘感卻已經成功的在這裡孕育而生。
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即便是一片經由人類科學構建而成的森林,在經歷了時間的修飾雕琢之後,也產生了許多人類科學暫時無法解答的神秘之處。因此,地球上有54%的生命科學科研機構都落戶在這裡。
這是一個科學發展已經達到了瓶頸的時代,各個領域的科學研究都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即便擁有極高的天賦,在一個科學的領域研究許多年,也不一定會有什麼顯著的成果。在科學家們將許許多多的不可能都漸漸地變成了事實以後,在地球上、在人類可以觸及到的宇宙中,人類的想象力卻出現了一定的僵化。
自然科學中的物理學、化學和低端的生物學,在人類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都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極致。
於是科學界將研究的矛頭直指科學的極致——生命。
是的,即便是人類解密了基因的密碼,已經達到了可以像編寫程式一樣將一些不可能的資訊寫進生物的基因中。但是,對於最基本的生命,哪怕是最簡單的病毒,人類依然無法做到無中生有的突破。
生命,一直都是一座讓科學界無數仁人志士嚮往極限殿堂,可是即便是經過了長達萬年的科學探索,至今仍然沒有人能夠踏入這座殿堂的大門。人工智慧,曾經被認為是人類創造的第一類智慧生命,但是即便是可能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災難超級智腦,在時間的面前也終究只能是一場科學領域的“感冒病”。
離開了人類,人工智慧終究是隻能是一部延時運轉,最終卻必然停止的機器而已。永遠無法像自然造物那般持續的生存下去。
能夠毀滅,卻無法創造生命,在長達一萬年的時間沉澱之後,人類已經越發的覺得孤單。地球上的生命種類已經越來越少,即便是自然依舊在不斷的衍生新的生物,但是卻遠遠比不上他們消失的速度。
人類文明進入航空時代已經接近六千多年了,然而存在於舊時代幻想中的大航空時代,卻一直沒有出現。相反的,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對未知的宇宙的好奇心卻越來越小。
因為,他們已經越來越絕望的認識到了,地球確實是宇宙中唯一一顆存在著生命的星球。星際移民,然而終究沒有一顆移民行星可以完全脫離地球的補給。無論是“生物圈2號”、“生物圈3號”還是“生物圈XN號”,都始終無法取代那個唯一的“生物圈一號”。
因此,在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就成了人類新的寄託。後起之秀,卻後發先至。人類的生命科學研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也正是在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將人類文明帶向了一個新的繁榮高度。
而作為地球上目前最大的一片森林,這裡自然是生命科學最繁榮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