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乾坤大略原文及譯文> 正文 第三十七章 招商大會 (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三十七章 招商大會 (一)

“三拔呀。你花那麼大的本錢,有什麼事情就說。老夫能辦的絕不推辭。”楊嗣昌也不客氣,他開門見山地說。

楊嗣昌,字文弱,湖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崇禎七年九月,他被提拔為兵部右侍郎兼宣大山西三鎮總督,從此就和晉商結下了不解之緣。

“犬子新買了幾條船想跑海,可是閣老您也知道,海上不太平,所以想請吳淞水師幫幫忙。”範三拔也沒有拐彎抹角,他直來直去說。

“有合適人選嗎?”楊嗣昌眯了眯眼說。明末財政不堪重負,曾經強大無比的海軍早已名存實亡,特別是到了崇禎年間,軍費來源不足,水師的投入早已經停止,士兵的餉銀已經不記得有幾年沒有發了,說是水師,其實就是個空架子,爛攤子,就靠著剩下來的幾膄破船給一些商人護護航掙口飯吃。對於這樣的水師,楊嗣昌還真的一點都不在乎。

“聽說天津水師參將鄧世昌(謹以此名來緬懷這位歷史上可敬的將軍)能力、風評都不錯。”範三拔笑呵呵、低眉順眼地說。

“嗯,我知道了”楊嗣昌慢悠悠地說,說完,他就端起了茶杯。

與此同時,晉商的其他幾家的重要人物不是出現在京師,就是在趕往南京的路上。一股股暗流湧向了松江。數月後,松江知府、松江府守備、吳淞水師提督不是被提拔,就是被調離,新任命的人員來自天南海北,不過後面都隱隱約約閃動著晉商的影子。

由此可見,明末時期的晉商,不僅是一個龐大的商業集團,也是一股不可小視的政治勢力。這是後話。

崇禎十一年八月六日。一道紅霞連線在天地間,慢慢地,太陽露出圓圓了笑臉。太陽紅彤彤的,瞬間給張家口披上了一件璀璨的綵衣。原野上,草木旺盛,野花繽紛。雖然已是夏末,但屬於它們的顏色可一點也不遜色於秋的黃,冬的白,春的綠,組成一幅各種顏色混合而成美麗的油畫。

張家口軍營的大操場上,早已放滿一條條的長條凳,檢閱臺也是披紅掛綠,鋪上了紅色的地毯。雖然還是清晨,這裡已是彩旗紛飛,人頭湧動。無數人矚目的范家及晉商招商大會今天將在這裡舉行。

為了這次招商會,范家和其他八家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組成了數百人的宣傳隊在張家口、大同、宣府、京師等地宣傳,對於這次招商的商品、要求、規定等不厭其煩地進行詳盡地介紹,做到有問必答,言無不盡。好在張家口是大明最大的邊貿市場,大明豪商鉅富幾乎在這裡或者附近都開有商鋪(也就是起到辦事處的作用),而且派有重量級的人物坐陣,倒是省了不少功夫。晉商還讓所有的商隊在沿途進行廣泛全面的宣傳,至於晉商的商業夥伴更是早早就接到了請柬。

招商大會本身就是個稀奇事。規定和要求也是稀奇,賣的不是商品,而是權利。更稀奇是推出來的商品件件是市面上絕無僅有的稀罕物。雖然這些稀罕物也聽說過,好像是從西洋來的,也有人見過,不過它們遠遠沒有這些樣品精緻美觀。

從西洋舶來的那些稀罕物數量極小,基本上都流入皇宮和王公貴族的手中。市面上是有價無市。范家現在把這些東西推出來,即使用鼻子想都知道市場潛力巨大。更讓人垂涎欲是這些稀罕物的初步報價。如果按這個價格進,再到市場上去賣,那中間的利潤空間簡直太大了。

許多敏感的商人開始研究這次招商的規則,最後竟然得出了令他們意想不到的結論:拿到經銷權後,他們就可以在規定的範圍內壟斷經營,就像鹽鐵專賣。拿到經銷權後,他們就可以將費用和押金利用同樣的規則層層分攤下去,經銷商不僅不需要掏腰包,而且操作好了好有得賺。現在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這些稀罕物的最終定價是不是和初步報價一致。如果是,那麼這經銷權就是一塊巨大的蛋糕。

範毓賓對於招商會是由信心的。在明末,雖然朝廷風雨飄搖,搖搖欲墜,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但明末的王公貴族、士族文人、勳貴巨賈過的生活卻極其奢靡無恥,他們最大的追求就是享受。對於玻璃、鏡子、羊毛地毯這些在當時來說絕對的時髦產品,他們的做法一定是隻買貴的,不買對的。

正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你可能不會相信,在明末,最發達的行業竟然是青樓妓院。大同婆姨、泰山姑子、揚州瘦馬、杭州船孃在明末享有盛名。

明朝紡織業是很發達,但是基本上都是絲綢和棉紡,布料比較薄。明末處於小冰河時期,氣候異常寒冷,厚實暖和的羊毛布和羊絨布的出現無疑是個巨大的商機,特別是黃河以北的廣大區域。

至於土豆粉,更不用愁,範毓賓估計都不夠草原各部和大清的需求。他們本來就不善農耕,不事紡織。小冰河時期的異常天氣同樣給他們帶來巨大的損失,糧食對於他們也是奇缺,甚至比金銀還重要。可能有人會說,怎麼能賣給韃子呢,大明朝還有無數百姓飢餓而死,為什麼不能就沒於水火之間呀?這種想法無疑太理想化了。那時候的晉商,和滿蒙的貿易使他們的基礎和命脈,範毓賓現在本身的力量還很弱,如果現在他就揮刀砍向這塊蛋糕,那結果只能是廁所裡點燈籠。

還未到辰時,校場上已經陸陸續續地來了一千多人。廣場上,南腔北調,還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蒙語、滿語、胡語,大家認識的也好,不認識的也好,都是滿面笑容,彼此寒暄,相互作揖,每個人都在努力地拓展自己的人脈。在這裡,已經沒有了種族國家之分,大家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利益而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