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迅速聚集在前者的身邊,行動起來。
此刻,幾乎沒有人去問歐陽良翰為何從南隴老家突然返回。
因為,他是歐陽縣令,沒有為什麼,也無需問理由。
這些時日這位年輕縣令所作的一件件不可能之事,令縣衙上下所有人信服,無人敢輕易質疑。
縣衙大堂。
柳阿山佩戴蜃獸假面,暫時替代明府,只半時辰不到,他迅速整合眾人,各自分派出了任務,併發布了縣令手書。
燕六郎率先帶領捕班的人,循著上次的避難營方案,將龍城縣城及周邊的百姓們召集,帶去大孤山避難。
而柳阿山,親自帶領剩下的人,前去蝴蝶溪上游救閘。
不過眼下折翼渠那邊還沒回應,官船還沒駛回彭郎渡碼頭。
於是柳阿山做出分派。
先讓此前從上游回來預警的官吏們,迅速乘小船返回上游各個村鎮,公佈縣令手書,召集父老鄉親們前去大孤山躲避有可能的水災。
或者就近尋找高山避水,等待後續的官船營救。
而柳阿山暫時留在龍城,帶人去準備相應的防災救閘的物資,聚集在彭郎渡碼頭——這也算是汲取了上一回歐陽戎連夜乘船去上游救閘、結果匆匆趕至,救閘物資不夠,得就地取材的經驗教訓了。
同時,柳阿山再次派人,十萬火急的前往折翼渠典禮那邊,去把官船開回彭郎渡。
一道道命令自縣衙大堂內分派下去,眾人默契散去,各司其職,各就各位。
整個縣衙宛若一臺機器,各個零部件得到穩定補充,緩緩啟動執行起來。
這就像一顆小齒輪,四兩撥千斤般,影響到了龍城縣城這顆大齒輪。
整個龍城縣城也隨之動員鬧騰起來,
就在這時,老實領命後、準備帶手下離開的燕六郎孤身折返縣衙大堂。
在排程公文的柳阿山轉頭看了眼他,退避眾人,將燕六郎帶去後廳無人處。
“你是……明府,還是……”燕六郎扶刀,欲言又止。
柳阿山抬手扶了扶下巴位置,當著他的面直接摘下了面具,臉色平靜。
“阿山兄弟!”
燕六郎瞪眼,原本默默扶刀柄的手掌鬆開。
他又是震驚,又是鬆了口氣。
疑竇頓解。
“劍與面具,老爺給我的,本是其它用途,現在只能急用。”柳阿山長話短說道,朝燕六郎點頭:“老爺不在,我們得站出來。”